第七十九章 大船起錨(第1/2頁)
章節報錯
跟馬麗萍敲定精研科技的股份比例後,陳亞之道:“今後,精研科技專注做模具研發,涵蓋注塑,衝壓,壓鑄等各類模具。而生產則放在另外的公司。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個從模具原材料,到最終零件出產的完整產業鏈。”
這個從原材料到終端,打造成產業鏈的方案,陳亞之是從後世海底撈學來的。
海底撈之所以能夠做到火鍋第一,主要依靠的並不是近乎病態的服務。
而是依靠的打造成一體化的火鍋產業鏈。海底撈的所有原材料由自己控制生產,甚至材料加工,材料運輸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這一方面保證了價格的穩定性,同時也保證了成本永遠都是同行業裡最低的。
陳亞之從一開始,也打算按照此模式來打造。
只是汽車涉及的產業鏈極其龐大,而且還有晶片,動力總成等技術壁壘。
如果要打造產業鏈,近乎是不可能達到的事情。
不過,他並不擔心。
根據前世的經驗,新能源汽車的主要三大件是電控,電機和電池。
電池這一塊,他將在明年年底,搶在RB村田收購寧德先鋒前,扶持他的產業技術。
根據他前世的記憶,寧德先鋒將會成長為引領新能源汽車的公司。
只是在他遭遇瓶頸時沒有得到國內資本的扶持。反而被RB的村田投資,成為一個完全外資,國人控制的外資企業。
陳亞之打算拿出從模具中賺到的錢,扶持寧德先鋒,至少不能讓他成為完全的境外資本。
對於電機這一塊,國內目前雖然還沒有完全做到自主研發。但是電機的技術壁壘相對來說,沒有那麼高。電機的主要技術壁壘與電控相通。
且電機所需要的稀土資源,在國內都能夠全部涵蓋。因而,走自主研發道路,並非那麼高不可攀。
三大塊中,目前最難的則是電控。電控的核心又是晶片。
因為國內一直按照貿工技的路線走,放棄技術,走市場路線,而使得晶片研發,相對於國外落後了近半個世紀。
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國內無法發展出自己的晶片產業。
陳亞之目前最大的優勢,是擁有著先知先覺的能力。
因此他的主要策略是利用澤雲商務,儘可能投資未來即將爆紅的產業。然後從這些產業中,賺取的利潤在回饋到汽車行業。
一句話,他會盡一切能力,砸錢給晶片行業。
如此一來,即使無法在短期內完全突破國外的技術封鎖,但至少在疫情這隻黑天鵝來臨時,能夠扛起國產新能源的晶片大旗。
陳亞之想到這裡,不禁感到一陣熱血沸騰。在他的心中,國產的才是最好的。
馬麗萍並不知道他此刻內心的激動,對於他這個宏大得不切實際的計劃,有點震驚,甚至有點鄙夷。
半開玩笑道:“你想從原材料開始控制,這多少有點天方夜譚了。單一個塑膠粒子,國內目前就仰仗巴斯夫這些老牌化學公司,你憑什麼控制他們?”
陳亞之並沒有因為她的嘲諷而失落,雙眼反而更加明亮,道:“造車沒有點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況且,我們的夢想並非全無可能。想想六七十年代,在技術全面封鎖的情況下,我們依舊搞出了原子彈,這樣偉大的技術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