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將詩作原物奉還。”

青衣書生接過自己的詩作,莫名覺得有些燙手,“陶大人,這是我們送給公主的。即便要退還,也該由公主退還。”

陶融氣定神閒地端起茶盞,“本官與小小,不分彼此。這詩作,本官認真看過,幾位確有才氣。不過,搏擊春闈,尚有欠缺。若是作文中……”

陶融絲毫不吝惜地分享中榜經驗。

青衣書生都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決心,卻不見陶融面上有殺意,還如此費心指教,不由得羞愧地低下頭。

“陶大人,在下不該對公主心生妄念,試圖攀上公主的高枝,一步登天;更不該不將陶大人放在眼裡。”

陶融只是微微含笑,絲毫不見任何不悅,“你們都是年輕後生,一時誤入歧途,也在所難免。”

“啊?在下似乎比陶大人年長少許。”

“本官如此費心指教,莫非,擔不得一聲師父?”

青衣書生面色怪異地低喚一聲,“師…師父。”

陶融滿意地抿了一口茶,“切記,以後,不可對師母不敬。”

“是。”

陶融又給幾個書生,一人贈送了一套書卷,“本官閒來無事,將歷年科舉考題彙編,順便做了幾篇文賦。你們若仔細研讀,春闈上榜應是不難。”

幾個書生對陶融深深鞠下一躬,“謝師父賜書!”

“不必客氣。夜梧郡乃人文鼎盛之處,諸位愛徒赴考前,記得在梁山留下幾首詩賦便是。另外,夜梧書院許久未曾灑掃庭除,諸位記得去搭把手便是。”

陶融賜書指教一事,瞬間便成為一樁美談,更多的書生慕名而來,只為得陶融賜教。

最後,因為人數眾多,一直輪不上號,便都入了夜梧書院。

隨著時間的流逝,夜梧書院也躋身為大辭重點書院。

第三項終極任務,紀辭、陶融只是設法吸引文人齊聚夜梧,並未推行移民政策。

因而,到達最後一日期限時,仍舊還差一萬人。

對此,二人早有準備,因而也不算失落。

只是,當面板上的倒計時沙漏漏盡時,紀辭的心似乎被人死死地掐住,一遍遍掐住又放開,疼得她喘不過氣來。

紀辭緊捂著心口,在榻上縮成了一團,全身震顫不已。

“小小!”

紀辭嚥下口中湧上的腥味,輕輕地環抱住陶融,“我沒事,真的,你別擔心。”

陶融微微低頭看去,紀辭閉著雙眼,虛弱無力地靠在他懷裡,似乎,隨時都要像飛絮一般,從他身邊飄走。

陶融掩去眸底的疼惜,裝出輕鬆無事的神色,微顫的語氣,卻暴露了他的心慌,“是不是,又開啟了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