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陸離走後,尹府也恢復了平靜,沒有往日的熱鬧,此時的陸離的爺爺奶奶正在門口。

“你說飯都做好了,陸離怎麼還不回來吃飯?”奶奶埋怨的說道。

“你這個老婆子是不是糊塗了,陸離不是跟知行去江夏郡了嗎?”尹業驥埋怨道。

尹陸離的奶奶一拍頭,如夢驚醒道,“哎呦,我給忘了,陸離天天和咱們在一塊,我都習慣了,這下他突然走了,我還有點不自在呢,也不知道他一個人能不能行呀!”

“出去闖蕩一下,對他也有幫助,總比一輩子在宜賓城坐井觀天的好,老婆子,去廚房吃飯吧!”爺爺說完,就朝庭院走去。

此時,宜賓城外來了一群不速之客,縣令張敬巖正在外面接待,映入眼簾的就是十排十列,整整齊齊的一個方陣,一百名武士,個個身負勁弩,腰挎彎刀,手持長矛,身穿血紅色的甲冑,這些極具標識性的東西,都讓張敬巖聯想到一個名字—“魏武卒”。

曾經的魏國精銳,魏國被南唐滅亡之後,魏武卒也自然成為了南唐兵甲,並且進一步發展,成為了名冠天下的三大兵種之一,其勁弩射箭,百步開外,亦可破甲殺敵,打破了騎兵對步兵的天然剋制,也在南唐與北燕的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聽聞魏武卒軍紀嚴明,裝備精良,今日得見,果然名不虛傳!”張敬巖暗暗感嘆。

本來,兩國邦交,基本不會允許他國計程車兵進入本國領土,但是南唐強,楚國弱,且兩國關係目前處於甜蜜期,如膠似漆,所以對於南唐帶兵甲進入自家領土,楚國自然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就在張敬巖暗自驚歎之時,一名官員下馬走來,“吾乃大楚國大鴻臚劉廷俊,現陪同友邦大唐的武安侯尹凌虛前來宜賓城辦理公務,望閣下配合。”

“大人言重了,小人必當配合。”張敬巖說道,張敬巖本來就是行伍出身,一身錚錚鐵骨,從不會彎腰獻媚,委曲求全,但是他信奉一個道理,“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這個劉廷俊言辭適當,無傲慢之意,張敬巖也願意給他這個面子。

“那麼就請大人過來見一下武安侯吧。”劉廷俊說道。在劉廷俊的帶領下,張敬巖來到一輛戰車面前,這輛戰車四馬並駕齊驅,戰車四角分別站著四名武士,腰挎寶劍,手持長槍,背後並沒有揹著弓弩,從著裝上來看,這四人應該不是普通士兵,張敬巖猜他們應該是帳前校尉,是南唐武安侯的親軍護衛。

張敬巖將目光移會戰車中央,只見中間一人,身高八尺,身形瘦削,也是一身血紅的甲冑,但是與眾不同的是,他的頭冠上束著一個火鳥的羽毛,張敬巖知道,這是隻有魏武卒裡的將軍才可以有的裝飾,它代表著魏武卒的圖騰—不死鳥,武安侯手持一把長劍,以劍點地,兩手倚於劍上。

看見劉廷俊和張敬巖來了,尹凌虛從戰車上面一躍而下,直接開門見山的對著張敬巖說道,“帶我去見尹業驥。”

“見尹老?不會是尹老的仇人吧”張敬岩心中暗道,然後一臉謹慎的問道“閣下找尹老何事?”

“區區一個縣令,也敢質問本侯!”話音剛落,只見他右手一抬,一百名魏武卒彎弓搭箭,就要朝張敬巖射來。

而張敬巖這是不甘示弱也拔劍向對,朝著身後的守軍喊道,“拔刀!”

滄浪一聲,張敬巖身後的數十名兵士直接拔刀出鞘,舉起盾牌,趕緊將張敬巖圍在中間保護好他們的主官。

城樓上面的城防軍看見樓下的兩隊軍馬突然劍拔弩張,趕快下去支援自家軍隊,一隊隊人馬緊張的從城樓下趕來,盔甲的碰撞聲和拔劍的出竅聲,聽的讓人緊張不已。

眼看雙方大戰一觸即發,刀兵相向,劉廷俊則夾在中間,裡外不是人,他擦了擦額頭上冒出的豆大的汗珠,趕緊勸和道“武安侯,何必生氣,張大人也是護人心切,再說,您不是來訪拜舊友嗎?大動干戈可不值得,大家都把武器放下。”

尹凌虛聽到此處,手一揮,武士們也放下了弓箭,而宜賓城的護衛軍也退了下去。

“這個武安侯脾氣可真大呀,幸虧沒打起來,不然我這個官算是當到頭了”劉廷俊抹了抹頭上的冷汗,心中說道。

“張大人,快帶武安侯去見那位老先生吧,武安侯就是拜訪舊友,別無他意。”劉廷俊說道,然後對張敬巖使了個眼色。

“請閣下隨我來。”張敬巖在前面帶路,一行人浩浩蕩蕩的進了城。

來到尹府,然後尹凌虛說道“所有人門外等候。”然後敲了門就進去了。

此刻,陸離的爺爺尹業驥正在書房練字,尹凌虛緩緩入內,然後跪地磕頭,“侄兒尹凌虛拜見二叔,十五年之約已到,我奉父親之命接您回府。”

此時的尹凌虛已經沒有半點傲慢之意,就這麼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過了一刻鐘後,尹業驥才緩緩說道:“大哥身體怎麼樣呀?”

“父親大人身體堪憂,現在腿腳多有不便,得有人攙扶,才能行走。”尹凌虛如實答道,自己的父親身體確實已經一日不如一日,所以家族才會決定請二叔回去掌管大局。

“轉眼十多年已經過去了。”尹業驥放下毛筆,緩緩的說道。

為什麼尹業驥會在楚國待這麼長時間呢?十五年之約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十五年前,尹業驥和尹業騏都是南唐棟樑,位高權重,尹氏當時風光無二,世人皆稱“一門兩國公”,但是兄弟二人在支援儲君上面發生了爭議,二人互不相讓,最後大哥尹業騏支援的皇子榮登大寶,為了家族發展,不引起新君的猜忌,尹業驥定下了十五年之約,“十五年之內,不會回到南唐,不再過問政事。”

“父親已經和皇帝陛下交談過數次,提到您回南唐的事情,陛下也是十分支援,希望您能夠回去助陛下一臂之力。”尹凌虛怕二叔還有什麼後顧之憂,趕緊解釋道。

“去給你二嬸知會一下,收拾東西咱們回家。”尹業驥說道。

“是。”尹凌虛應下之後,緩緩退下。

尹業驥練了這麼久的字,仔細一看,偌大的宣紙上面就寫了一行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南唐名士,帝國雙璧之一,英國公尹業驥出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