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去看她的人,基本上就是那種跟她臭味相投的人,她說什麼,那人就附和著她,把邊四娘臭罵上一頓。

這些話慢慢的傳到了邊小小的耳朵裡,這下邊小小不幹了,她娘見天兒的給劉方氏洗衣做飯,結果還落劉方氏埋怨,既然這樣,乾脆就不要管她了,叫她那個孝順的老大媳婦去管她好了。

邊四娘自然也聽到了劉方氏的這些數落,不過她並沒有放到心上,她總覺著劉方氏摔那一下,多多少少都跟邊小小有關,她心裡一直挺不安的,所以伺候劉方氏她也是心甘情願。

再說了,她也是為劉栓柱著想,劉栓柱是個孝子,雖然心裡對劉方氏也頗有怨言,不過叫他把劉方氏扔到一邊完全不管不問,他還真做不到,邊四娘給劉方氏洗衣做飯,也是寬了劉栓柱的心。

“你呀,就是太良善,你那個婆婆,她就是個不識好歹的,她分不清誰對她好誰對她孬,你掏心掏肺的對她好,也沒落她一句好,可你瞅瞅山樑娘,除了會說幾句好聽話,啥實事也不幹,嘿,你那個婆婆還就唸她的好,這事兒,還真是邪門。”

說這話的是馮大保媳婦。

今年馮大保家種的蘿蔔多,收成也好,收回來的蘿蔔,一部分埋到了土裡面,隨吃隨刨,一部分呢,洗乾淨了切成絲曬成蘿蔔乾,經放還好吃。

冬天沒菜的時候,可以炒來吃,醃成鹹菜吃,還可以剁碎了包包子或是包餃子,都很好吃。

山裡本就窮苦,到了冬天,菜的種類就更少,不是白菜就是蘿蔔,最多是加些粉條或是用黃豆換些豆腐放進去,苦巴苦巴的熬上一個冬天。

今兒個邊四娘過來,就是幫著馮大保媳婦一起切蘿蔔絲的,一起過來幫忙的,還有劉楊氏。

馮大保媳婦在一個大盆裡洗著蘿蔔,洗過一遍後丟到另一個盆裡,叫劉楊氏洗第二遍,洗乾淨蘿蔔就交給邊四娘,邊四娘把蘿蔔切成拇指粗細的條,然後再把切好的蘿蔔條攤到旁邊的一個竹篾裡,什麼時候攤滿了,邊小小就把竹篾端走找地方曬。

馮大保幹活麻利,嘴皮子也能說,從邊小小到她家來,她的嘴就沒停過,當然了,她叨叨最多的就是劉方氏和劉張氏。

邊四娘和劉楊氏都是好性子的人,不管馮大保媳婦怎麼評說劉方氏和劉張氏,兩人也只是笑笑,不怎麼附和馮大保媳婦的話。

倒是邊小小,非常贊同馮大保媳婦的話,接馮大保媳婦的話倒是接的挺順溜,馮大保媳婦話音剛落,邊小小立馬就接了一句,“就是,跟唐僧似的,分不清個好人壞人。”

邊四娘嗔怪地看了邊小小一眼,“小小!”

邊小小噘了噘嘴,“她都要把我賣掉換銀子了,總不能還讓我誇她心眼好吧,你說是吧馮大娘。”

馮大娘卻對邊小小的上一句話感了興趣,答非所問道,“小小,你剛才說的那個唐僧是誰啊,我咋沒聽說過這個人?”

邊小小咯咯地笑了,“馮大娘,這個唐僧是我以前看過的話本里的一個人,他有三個徒弟,大徒弟最能幹,對唐僧好著呢,可他性子直,不會說好聽話,很不討唐僧喜歡。

二徒弟呢,好吃懶做,對唐僧一點都不上心,動不動就想把唐僧丟下不管,可是這個二徒弟會說好聽話,而且句句都能說到唐僧的心窩窩上,所以唐僧就特別偏愛這個二徒弟。

唐僧還有一個三徒弟,是個悶葫蘆,只知道埋頭幹活,也不討唐僧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