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禮物(第1/2頁)
章節報錯
經過這次屠戮,高洋的殘暴已經到了一定境界。原本身體不錯的高洋,多年來旦旦伐性、朝朝酗酒,以這種摧殘自己的方式,就是施瓦辛格也熬不住,腐化的生活大大縮短了高洋的生命。自大殺魏朝皇族以來,高洋身體越發沉重,病入膏肓,在病床上無法起身,連飯都咽不下去了,只能喝幾碗酒度日。高洋自知命不久矣,於是召皇后李氏和常山王高演入見,準備託付後事。
高洋很清楚太子高殷軟弱,根本無法駕馭自兩個叔叔高演和高湛,他也知道將來奪位的必是他的親弟弟,臨死前拉著弟弟高演的手說:“你想篡位就篡吧,但希望你別殺了他。”
高演嚇得“驚謝而出”——但這不耽誤他既篡位又殺人。
後事囑託完畢之後不久,高洋去世,終年三十一歲。這一年,是公元559年。
高洋在日,是北齊的鼎盛時期,蒸蒸日上,這裡面有高洋的功勞;高洋死後,北齊迅速下滑,一日千里,這裡面也有高洋的功勞。只是他已經遠去,不再留戀任何塵世間的凡事,儘管他生前的擔心完全變成現實:懦弱的兒子高殷被弟弟高演殺害,他從不敢侮辱的皇后李氏被高湛侮辱,而另一個兒子高紹德,也是被高湛所殺。
北齊建立沒幾年,卻已經亂了套了。
北齊文宣帝高洋去世,太子高殷即位,是為北齊廢帝,時年十六歲——南北朝的廢帝實在是太多了,從這個職稱就可看出,高殷雖然出自皇家,等著他的卻是徹頭徹尾的悲劇人生。
高殷稱帝,任常山王高演為太傅,長廣王高湛為司徒,這兩位親王,都是自己的叔叔。
上一章裡,已經就兩位皇叔的英雄事蹟做過簡介:
高演就是在殘暴的高洋活著時不畏暴,敢於向皇帝進諫,並在高洋臨終時受命顧問的重臣——暴君已經預感到這位親弟弟不會只安於作個親王,但還是把所有身後大事交給他,包括兒子的性命。
高湛,就是那個在高洋囚禁兩個弟弟高浚與高渙時,有意激怒高洋,慫恿他殺死兩人的高參。
高殷雖然年輕,但很聰明,很明事理,漢族文化的薰陶使他的視角和視野天然地在其父高洋之上。他知道在高洋的殘暴統治下北齊沒有亡之憂,是因為有楊愔為首的宰相們管理有方,“主昏於上,政清於下”。因此,高殷借鑑此經驗,重用這些老同志,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這是管理中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我不懂,但我用懂的人,比我懂效果更好。
高殷有了一個好的開頭,卻沒有好的結果。那是因為自己太年輕,沒有什麼人看好他,同時也是因為敵人太強大、太狡猾、太殘忍。
在高殷之前,他的好宰相楊愔先被人做掉了。做掉楊愔的人,是皇帝的兩個顧命叔叔,高演和高湛。
高演和高湛想做掉楊愔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楊愔想限制他倆的特權。
楊愔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絕對是一個十分亮麗的風景線,儘管他也被高洋侮辱,也被高洋時不時胖揍一頓,也在高洋蹲在馬桶上大便的時候在旁邊候著遞衛生紙,但他是自尊的,也是自信的,有我楊愔在,大齊就完不了。
高洋與楊愔的關係,也是那個特殊年代的亮麗風景線,儘管高洋也愚弄他,也侮辱他,也打罵他,但殺人如麻的高洋,從來沒有真正對楊愔動殺機,因為他知道,楊愔一完,自己的大齊也就跟著完了。
但高演、高湛不是高洋,他們沒有高洋的雄才大略,卻繼承併發揚光大了高洋的殘忍和變態。
“他們可以一瞬間把他的頭砍下,而他那樣的頭腦一百年也許長不出一個來。”
這句話是拉格朗日對拉瓦錫冤死在法國大革命中的評價,也可以用在楊愔的身上。
楊愔死後,高演的屠刀已經準備架在小皇帝高殷的脖子上了。
高洋活著的時候,高演曾經不畏強不斷進諫;高洋臨死,也對高演寄以願望。但不知什麼原因,使得高演最終還是決定向自己的親侄子下手。
這其中,太皇太后昭氏起了很大的作用。
因為相對高洋來說,婁氏更喜歡高演。以高洋的醜陋和即位前的沉默寡言,我們可以判斷出在他的孩童時代,是不怎麼招母親待見的,這種不待見在高洋死後,又遺傳到了高殷身上——她更希望自己喜歡的兒子高演能當皇帝。
高殷的年輕和軟弱,太皇太后的默許,於是高演下手了,完全忘記了去年他在高洋病床前的詛咒發誓。
公元560年,在太皇太后婁昭君同志的支援下,高演替代侄子高殷,成為北齊的皇帝,是為齊孝昭帝。高殷被廢為濟南王。這是高洋去世、高殷即位的第二年。
高演即位,立五歲的兒子高百年為太子,皇弟高湛為右丞相。按說,這個右丞相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極人臣了,但高湛不滿足。
為什麼,因為高湛希望的職位是皇太弟,也就是說,高演死後,皇帝應該是傳給高湛這個弟弟的。現在,憑空殺出來一個太子高百年,他才是將來的皇帝。高湛心裡自然不平,但不敢流露出來——當然只是暫時不敢,將來會有他“敢”的時候。
虎父無犬子,高歡的幾個兒子,個個都不辱沒其父的聲名。高演與他的哥哥高澄、高洋一樣,既有關心政事、致力國家的一面,同時也有胡作非為的一面。
據說,高演是個不錯的皇帝,百上在高演的介紹中有如下的一段:“高演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兼盛,頗留心於政事,積極尋求及任用賢能為朝廷效力,治清明;關心民生,輕徭薄賦,並下詔分遣大使巡省四方,觀察風俗,問人疾苦,考求得失。並親征北討庫莫奚,出長城,虜亡遁,分兵致討,大獲牛馬。事母至孝,友愛諸弟。”
我們希望這是真的,但如果是的話,又如何解釋以下發生的事情呢?難道這不是發生在一個人身上嗎?
高演廢高殷為濟南王的時候,曾向太皇太后許諾不會殺他。
我們姑且相信他當時的許諾是真的,但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高殷是按高演不殺自己來規劃自己的下半生的,但突然間,高演變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