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孝靜帝得到高澄的死訊,長出一口氣,說:“大將軍今死,這是天意,看來,權威又迴歸我皇家了。”

話音未落,高洋已經率八千甲士覲見,對孝靜帝說:“臣有家事,須回晉陽一趟。”說畢不等皇帝回話,高洋便拜了一拜,轉身就走。

孝靜帝不禁失色,目送高洋遠去,垂淚道:“此人又似不相容,朕不知死在何日了!”

孝靜帝的判斷沒有錯,高洋確實不想“相容”,他其實不只是他,他的父親高歡、哥哥高澄,等孝靜帝的位置,已經很久了。

高洋返回晉陽辦高澄的後事,大會文武,談笑風生,雄姿英發,與從前判若兩人,舉座皆驚,不敢藐視。大臣們這才知道,高洋之前表現的種種愚笨,統統都是在裝孫子。

魏孝靜帝只好封他為丞相、齊王。與哥哥高澄一樣,高洋不甘當傀儡皇帝的大臣,決定廢皇帝自立,但高洋不同與高澄,他做事更加雷厲風行,說幹就幹。

公元550年,高洋廢掉東魏孝靜帝元善見,自立為帝,國號“齊”,建都鄴,為與南朝的蕭道成建立的“齊”相區別,史家稱這為北齊。

過去喜歡篡位的皇帝們不大讀書,一個國號象個寶似的,你用我也用,弄得歷史學家們對著一堆年號一頭霧水。象什麼趙、齊、梁、宋,好象除了這幾個就沒有別的可用了,一點創意都沒有。

北齊建立,年僅二十歲的高洋成為北齊的開國皇帝,是為文宣帝。

北魏分裂出來的東魏,到孝靜帝這裡的時候,戛然而止。

現在,多力善射的前皇帝元善見,在目睹高洋登上帝位之後,接下來要目睹自己的命運了。

高洋即位之初,尚優先孝靜帝,封他為中山王,在封地,孝靜帝可以懸掛天子旗幟,用天子年號,可以不稱臣。看到這些待遇,我們彷彿看到了滿清被推翻後仍統治紫禁城的末代皇帝宣統。

但是,孝靜帝元善見沒有宣統那般的運氣可以在遜位之後還統治了很久的國中之國,甚至還成了新中國的公民。在過了一年借酒澆愁的日子之後,他等待已久的那一天終於來臨,高洋要送他上路。

現在的北齊,與西魏之間保持著和平的狀態,至少沒有什麼大戰;與南方的梁,也還互通有無,政權已經相當穩固,孝靜帝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因為廢帝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被利用,當這一理由消失的時候,就是孝靜帝走上斷送臺的時候。

看來,被利用是古代大人物的家常便飯,不管是大臣如春秋末期越國的文種,還是目前被廢的前皇帝元善見,也包括稍後的唐朝宰相魏徵,宋朝大將岳飛,明朝第一功臣李善長以及清朝的中興名臣曾國藩。歷朝歷代都不缺這樣的人,替人家墊背。

公元551年,高洋設宴款待孝靜帝,孝靜帝很平靜地去參加,很平靜地接受高洋的祝酒,很平靜地中毒,最後很平靜地死去。隨後,他的三個兒子也被高洋殺害。

十一歲在高歡的壓力下即位,二十七歲在高洋的壓力下禪位,二十八歲被鴆殺,這就是這位年輕有為的孝靜帝一生的軌跡。

這是個悲哀的皇帝,這是個屈辱的皇帝,活著的時候,被人罵作“狗腳朕”,被臣下指責“謀反”;死後,這些非人的遭遇竟然還要錄入正史,由後人評說。更杯具的是,他還是一個年輕有為、文武雙全、希望改變的年輕人。

不過這一切都過去了,孝靜帝已經成為歷史,他已經完全解脫了。他赤來去無牽掛,成敗榮辱,他絲毫不帶去,全部留給了弒他的兇手高洋。

高洋,孝靜帝的形式上的繼任者,高歡內容上的繼任者,現在終於放開手,大展宏圖了。

高洋不是個一般的君主,象歷代的開國皇帝一樣,他果斷、勤奮、知道民間疾苦(雖然沒有受苦的經歷)、知兵,幾乎擁有一切成功皇帝的DNA,的確,高洋也是個成功的皇帝,至少在他任期的前半段是這樣。

他執法非常嚴格,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他深知法律是維繫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關係穩定的紐帶,因此儘管犯罪的有他最寵愛的皇后李氏的弟弟,他也毫不客氣地把他撤職。就象曹當年在洛陽做北部尉的時候棒殺蹇叔一樣,再牛X的貴族也不敢觸犯一點法律。

高洋還改革了北齊的公務制度,他看到地方上的冗員太多,人浮於事,又加劇了農民的負擔,公員對農民的比例嚴重不合理。於是他採扁平化管理手段,短時間內使全國的官吏減少了幾萬人,有效減輕了農民負擔,於是,農民生產就更有積極性了,宇文泰在五次大戰中曾經讓東魏很受傷,但北齊很快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高洋有大大的一分功勞。

為防止北方以柔然為主的少數民族的進攻,高洋還採取了很多積極措施,這些措施與他哥哥高澄“禮遇”柔然公主的不同,他用的是加固長城。農閒季節,他就調集家民工修長城,既不耽誤農業生產,又穩固邊疆。齊國開始走出戰爭的陰影,慢慢強盛起來。

高洋不是一個守成之主,他主動進攻那些對北齊構成威脅的少數民族,包括柔然(儘管柔然公主是他的嫂子兼後媽)、契丹、高麗等國,無一不是大勝而歸。

同時,北齊地處平原,東臨大海,因此它的農業、鹽鐵業、瓷器製造業都相當發達,是同南梁、西魏鼎立的三個國家中最富庶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齊國政權的穩固當時也令西魏和南梁豔羨不已。

這是北齊是最強盛的時候,如日中天。此時的高洋,幾乎可以列入秦皇漢武的行列,與那些大人物比肩了。甚至,有一次東魏(北齊)的老對頭宇文泰竟驚呼:“高歡乃有此兒,雖死猶不死了!”

但是,這個結論下得太早。

稱帝初期的高洋和後期的高洋,判若兩人,如果說之前的高洋神文聖武、乾綱獨斷的話,後期的高洋則完全是一個頑主、一個精神分裂者。

北齊自實際上的統治者高歡起,到最後的幼主高恆,滿打滿算一共八個人,其中,六個或是瘋子或是精神病,或是兼而有之。在這其中,高洋是最傑出的、集大成的一個。

高洋同志的瘋子精神我們以後有機會領略,現在還是回過頭來看看宇文泰的西魏都在忙些啥,著實有些日子沒見了,老同志別來無恙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