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沖天(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個人是他的小舅子羊鵾。羊鵾是梁朝大臣羊侃的兒子,建康保衛戰中,羊侃是主心骨,要不是羊侃病死,侯景根本進不了建康城。城破後,侯景強娶梁簡文帝蕭綱的女兒溧陽公主,並霸佔羊侃之女為妾,同時,居然大腦短路,重用羊侃之子羊鵾。
羊鵾父親病死抵抗侯景的前線,妹妹被侯景辱,但侯景偏偏要重用羊鵾,不能用別的解釋,只能說侯景活得不耐煩了。
侯景死後,他的肉被撕得粉碎,一會兒就被吃光。據說他的物被割下後送給了他曾經的“皇后”溧陽公主,被公主囫圇吞下,可見公主對侯景的“情義”,完全不象常言說的,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比海深。
至此,一生致力於造反事業的侯景死了,但無數個侯景又將站起來,歷史車輪還將滾滾向前,要靠各色人等推動,其中就包括侯景。
侯景死了,南梁衰了,但北方的兩魏,卻趁候景之亂,迅速強大。讓我們轉回北方,看看高歡死後的東魏,是怎樣的一種風光。
侯景橫行江南、稱王稱霸的時候,北方的東西魏也沒閒著。
這對宇文泰和接高歡的高澄來說是十分難得的機會。西魏的宇文泰老謀深算,從容調兵,彷彿這一切都是他們的演習而已。他派兵先取湖廣,再佔四川,長江上游悉數掌握,從此在軍事、經濟力量上實力陡增,再不是那個一聽高歡就嚇得抖的弱者。
宇文泰百折不撓,對抗強敵,把西魏從弱變強,實在是那個時代的最優秀的猛人之一。
宇文泰的老對手高歡一死,他頓時感到自己寂寞了許多。但他不必遺憾,因為繼位成為東魏統治者的高澄一點不比他老爹差,東西魏之間的鬥法,還要繼續。
高澄是高歡的長子,是婁昭君所出。我們前面提過,婁小姐是巨眼英雄,一眼看中還在落難之中的高歡,毅然以鉅富家資為嫁妝嫁給高歡,儘管高歡後來妻妾成群,不僅有兩個前皇后大小爾朱氏,還有各色王妃以及柔然公主等,但始終對婁妃相敬如賓,他所有有出息的兒子,包括高澄、高洋等,全部是婁妃所出。
高歡的好色是出了名的,他的這一優良傳統似乎也遺傳給了他的兒子們,後來還變異為變態。這一點在次子高洋身上十分突出,我們稍後再說。
先說高澄,作為高歡的長子,高澄的政地位十分重要,他自幼聰明,深得高歡寵愛。東魏把都城由洛陽遷至鄴郡的時候,高澄主動要求到鄴,“協助”皇帝處理日常政務,高歡還是在晉陽遙控。魏孝靜帝授高澄尚書令兼領軍、京畿大都督,成為管理團隊的核心,那一年,高澄十六歲。
高澄處事果決,雷厲風行,人們為之側目。當時在鄴城朝中的事務主要由孫騰、司馬子如、高嶽、高隆之管理,人稱“四貴”,這些人自恃功勞大,資格老,在鄴城專橫跋扈,無人敢惹。高澄到鄴城後對他們實施高壓,有一次孫騰晉見高澄時,不願對這個毛頭小子表現得恭恭敬敬,高澄便命令手下把他從高據的床上一直拖到門口,狠剎了孫騰的威風。從此名震鄴城,權貴見到他,就象見到鬼一樣。
其實如果只是這樣評價高澄未免不公平,其實高澄還有他的另一面,就是喜歡文學,而且造詣頗深。其時東魏和南梁關係較為和睦,使者互訪時往往會在接待宴會上就時事或文學展開辯論,高澄總是高高興興參與,氣氛十分主和融洽,據此,他網羅了一大批文人墨客,這也成為他政上的一票資本。
高澄年紀輕輕就獲得了其父高歡和眾臣的交口稱讚,因此,高歡一死,接人自然非他莫屬。
公元547年正月初八,高歡逝世,高澄被魏孝靜帝元善見任命為使持節、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掌握了軍政大權。三個月後,又加封高澄為相國、齊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一如之前所有的權臣故事。
上述故事其實不用贅述,南北朝每個朝代都有類似的故事發生,高澄不是第一個,也絕不是最後一個。
但還是有很多人問,這三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歷代的權臣都有這樣的“剛性需求”?
這個故事說來話長,來自遙遠的西漢,漢高祖劉邦建國之後,為了表示對第一功臣丞相蕭何的尊寵,特別允許他“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別看短短的三句話,已經概括了他給予蕭何的無上榮光:參拜皇帝的時候,蕭何可以不必象其它大臣那樣自報家門,說“臣蕭何參見陛下”之類;入朝的時候,不必象其它大臣那樣小跑著覲見;上殿的時候,可以佩帶寶劍並穿著鞋——敢情過去大臣見皇帝的時候是不穿鞋的啊?
那冬天怎麼辦?也許把空調溫度開高點吧,或加雙羊毛襪子?
總之,高澄的權勢醺天,無以復加。但高澄不滿足,本來嘛,天下是我父親打下來讓你坐的,就算是你封我一個齊天大聖又有何不可?根本對魏孝靜帝不屑一顧。
此時的高澄,與高歡當初一樣,駐在晉陽,而讓弟弟高洋在都城鄴城“輔佐”皇帝。但他不時派人去檢視孝靜帝的動靜,當來人報告說孝靜帝對高澄的跋扈非常不滿時,立即大怒,趕往鄴城問罪。
孝靜帝見到怒氣衝衝的高澄,只好禮節性地設宴,表示對後者的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