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接觸(第1/2頁)
章節報錯
陳慶之到黃河以北的時候,有個人已經在等他了:陳慶之,我等你等得好苦啊!、
這個人就是爾朱榮。
爾朱榮深知陳慶之的厲害,知道始終是避不過去的,再說,爾朱榮也不想避,他想看一看這位戰神到底神到什麼程度,血氣方剛和不服輸的血液再次湧上爾朱榮的大腦。
於是雙方開始接觸,三天之內連打了十一仗,爾朱榮被打得暈頭轉向,找不著北,只剩下投水自盡、上吊自殺、買塊豆腐自己撞死或吃兩斤包子把自己撐死了。
這讓我們想起了被石達開打得在鄱陽湖投水自盡的曾國藩,如果不是被部下撈起來,恐怕就不會有後來的曾文正公了。可見,堅持,就是比別人再多做一下——陳安之語錄。
被打怕了的爾朱榮一想起陳慶之就象見鬼一樣,沒命地逃,但在逃跑的路上忽然一個念頭如電光火石般閃現:我打不過你,但我不可以打我打得過的嗎?快速高效的爾朱榮同志想到做到,立即轉頭去攻打洛陽,抄陳慶之的老巢。當時洛陽城裡元顥還在富貴溫柔鄉中做著春,眼睛一閉一睜,一天就過去了;爾朱榮帶兵攻入洛陽,元顥眼睛一閉,不睜,這一輩子就過去了。這位新君皇位沒坐幾天,腦袋就搬家了,也夠快速高效。
元顥一死,陳慶之留在北方的意義頓時喪失,無心戀戰的南梁士兵被北魏一再糾纏,屋漏偏逢連陰雨,在一次渡河中,陳慶之的部隊被洪水衝散,陳慶之化裝成和尚,隻身逃回南梁。雖然有此挫敗,陳慶之後來在南梁仍然是戰神,軍功赫赫。但這與爾朱榮已經沒有關係了,這次護送元顥回魏,算是以虎頭蛇尾告終。
再見,陳慶之!
爾朱榮再一次挽救了垂死的北魏王朝。
我們不只一次地說過,爾朱榮不是曹,他只是個亂世梟雄,政頭腦欠缺得很。殺死元顥、打敗陳慶之之後,爾朱榮更加不把孝莊帝放在眼裡,不僅他自己,前文提到的“文武雙全”的爾朱世隆、經常無故欺壓皇帝的爾朱皇后,氣焰更加囂張。孝莊帝雖是傀儡,但並非沒有血性,隨著爾朱家族的日漸跋扈,他拓跋氏的熱血在逐漸沸騰,一個大膽的計劃在他的頭腦中漸漸成熟了。
孝莊帝是一個有個性的熱血青年,雖然沒有多少實權,還是希望把自己有限的權力用在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時常會因為一些政見不同和爾朱榮有爭吵,雖然最後基本都以爾朱榮的勝利告終。爾朱榮不在京城,但京城到處都是他的人,他牢牢控制著朝政。
但孝莊帝已經行動起來了,他周圍聚焦了一幫王公親貴和忠於他的臣僚,密謀著殺掉爾朱榮。這些人中各懷心腹事,有著不同的目的,有的是利慾醺心,有的渴望得到權力,有的是想重振大魏的雄風,孝莊帝則想起河陰之變就哆嗦,生怕爾朱榮哪天一不高興,把自己也扔進黃河。
這幫人稱不上陰謀家,因為他們的陰謀已經在外面傳得沸沸揚揚,快成陽謀了。
正好,爾朱皇后懷孕,爾朱榮聽說後興沖沖趕到洛陽,準備迎接自己的外孫或外孫女出世。
在洛陽的爾朱世隆敏地意識到孝莊帝可能要動手了,又不敢直接告訴爾朱榮,怕他不信,因為在爾朱榮的眼裡,孝莊帝只不過是個再聽話不過的乖乖虎,借他十個膽子,他也未必敢有殺他爾朱虎的想法。也許,爾朱榮太相信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了。
當爾朱世隆把在自家門口揭下的有孝莊帝準備殺死爾朱一家的紙條交給爾朱榮的時候,爾朱榮只說了一句話:世隆膽小如鼠,誰敢殺我?
頭腦簡單的爾朱榮還在謁見皇帝的時候天真地問道:“聽說您要殺我,是真的嗎?”
孝莊帝這次的反應倒是很快,他反問爾朱榮:“外面都還在傳說你要殺我呢,是真的嗎?”
爾朱榮立即閉嘴了,他看著這個皇位上的青年才俊,不由生出一種愧疚,感覺自己欠這個年輕人的。
爾朱榮放鬆了警惕,把自己一步一步推到了死亡的邊緣。
這一年的九月二十五日,爾朱榮正在和自己的親信元天穆賭博,皇帝有人來傳旨,說是爾朱皇后誕下皇子,要爾朱榮入宮。爾朱榮深信不疑,與元天穆入宮慶賀。一入宮門,伏兵四出,爾朱榮見勢不好,一躍而起,直撲孝莊帝,但孝莊帝早有準備,揮刀將爾朱榮砍到,伏兵一擁而上,將爾朱榮亂刃分。元天穆也同時被殺。
孝莊帝這一刀砍得太過癮了,太解恨了,拓跋氏的血性、遊牧民族的野性終於在一剎那間爆發出來。
偉大的軍事家、少數民族的優秀領路人、性格率真的胡族漢子、亂世中的超級帥哥、喜怒無常的暴君爾朱榮同志,在公元530年走完了他短暫而輝煌的一生,享年三十八歲。
他的身後,是他親戚們的奮起,把已經混亂不堪的北魏王朝攪得天翻地覆,之後,曾經是他屬下的高歡、宇文泰也紛紛崛起,歷史又翻開新的一頁,可惜,這一切,他都看不到了。
爾朱榮同志,一路走好!
魏孝莊帝充分展示了鮮卑男人的野性和血性,將權臣爾朱榮精心製作成肉醬。在他和支援他的大臣們看來,爾朱榮不過是一個飛揚跋扈兼頭腦簡單的愣頭青而已,毫無組織能力,他的團隊也絕沒有向心力,首犯授首,他的部下必定樹倒猢猻散,從此爾朱榮的問題就一勞永逸地解決了。
甚至,孝莊帝還非常有前瞻性地釋出一道政策,準備把除個別首要分子之外的跟隨爾朱榮作亂的亂黨全部赦免,因為他想起一個人:王允。
王允使用連環計殺掉權臣董卓後,就是因為固執己見,不肯赦免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才把這些人逼到死角,不得已和朝廷對著幹,結果攻下都城,王允被殺,天下大亂,三國時代正式拉開序幕。
其實,如果王允當時不要太意氣用事,也許從此東漢王朝能迎來一次中興。
可惜,歷史不容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