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韋孝寬單純定性為一個名將的話,那你就小看了韋孝寬,韋孝寬不僅是個名將,他還是個謀略家,他不僅能在戰場上殺人,還能用謀略殺人。

韋孝寬和斛律光,可以稱得上是老相識,相識的方式有點特別——打仗。

很顯然,要想在戰場上徹底擊潰百戰百勝的斛律光,顯然是不可能的。於是,韋孝寬便使出了這一招反間計。

韋孝寬借祖珽之手,借高緯之手,成功地除掉了了北齊第一名將斛律光,除掉了對北周最大的威脅。而祖珽和高緯可能至死都不會知道,他們只是被人利用的工具。

殺死斛律光的,不是高緯,也不是祖珽,真正的幕後黑手是韋孝寬。

這招反間計高明嗎?其實,並不高明。但是,如果面對高緯這樣的人來說,這種計策已經綽綽有餘了。就像皇太極對崇禎使出離間計,殺袁崇煥一樣,不需要多高明的計策,只需要這條計策能夠擊中對方的軟肋,擊中對方那顆銳的神經,怕什麼你就給他來什麼,這就完全足夠了。高緯和崇禎雖然差別很大,但是有一點,他倆都屬於神經過敏的人,他倆都有一根脆弱而銳的神經。

周齊決戰入主鄴城

31、伐齊的時機到了

面對北齊君臣上演的自相殘殺的好戲,宇文邕和韋孝寬無疑是最忠實的觀眾,宇文邕全程欣賞了高緯君臣的華麗表演,就只差奉上鮮花了。

然而,高緯此時根本渾然不覺他有這樣的好觀眾,當然,他也沒空知道,因為高緯是一個極其執著而敬業的好演員,在昏君的角色上,他將付出全部精力,根本無暇顧及其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高緯的夢想是,做一個前無古人的昏君,做一個真正的影帝,宇文邕也有夢想,他的夢想是統一大業。

宇文邕雖然沒有像馬丁·路德·金一樣發表《我有一個夢想》的精彩演講,但是,宇文邕大刀闊斧的改革,卻是另一種無聲的演講和宣誓。

宇文邕的矛頭毫無疑問的指向了北齊,指向了高緯。

其實,在此前不久,宇文邕就曾經徵詢過一位大臣的意見,此人叫做於翼。

於翼,八柱國於謹之子,也是宇文邕的姐夫(娶了宇文邕的姐姐平原公主),在宇文護掌權之時,於翼就和宇文邕有著密切的聯絡,後來宇文護被誅殺後,宇文邕當即任命於翼取代宇文護兒子的職位,鎮守山西蒲州,但卻被於翼推辭掉了。

而就是在宇文邕親政之後,宇文邕不斷的在周齊邊境上增加兵力,眼尖的於翼很快洞察到了宇文邕的用意,他知道宇文邕這是想對北齊用兵了。

於翼對宇文邕說:“在戰場交兵,只會白白消耗兵力,對於大局並無益處,這並非上策,不如撤去邊防上的軍部部署,兩國修好,這樣可以使對方鬆懈,我們可以靜觀其變,趁其不備,出其不意,這才是上上之策。”

於翼的這一番話,猶如醍醐灌頂,讓宇文邕瞬間醒悟,宇文邕即刻聽從了於翼,撤掉了邊境上的兵力部署。

然而斛律光被殺後,宇文邕瞬間看到了時機的到來,出於謹慎,宇文邕又徵求了一位大臣的意見,此人叫做伊婁謙。

宇文邕召見了伊婁謙,從容地說:“現在國家一點點強盛起來了,我想對外用兵,你認為應該先拿誰開刀?”

伊婁謙毫無猶豫地回答說:“齊國”。

伊婁謙的回答,正中宇文邕下懷,宇文邕又問:“為何?”

伊婁謙回答說:“齊國的皇帝整日沉溺酒色,他們的名將斛律光也死在了讒言之下,上下離心離德,百姓懾於爆政,只能道路以目,討伐這樣的國家簡直輕而易舉。”

聽罷,高坐在龍座上的宇文邕哈哈大笑,笑聲傳遍了整個宮殿。

看來,這是天意,既然大家的意見都是伐齊,那就這麼定了。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伐齊的時機終於到了。

這時候,韋孝寬突然站了出來,為宇文邕提出了三條計策。

第一、陳朝可以一舉攻佔北齊的江淮之地,說明北齊已經腐朽不堪,只需號召全國兵力,分道進攻,聯合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一鼓作氣,北齊必滅。

第二、聯絡陳朝,孤立北齊,同時,藉助陳朝的兵力夾擊北齊,讓北齊的兵力分散,且戰且退,堅壁清野,讓北齊疲於奔命,北齊的滅亡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