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敗家第一,性格前後不一,不能容人

說楊廣敗家子,這多少有點後事諸葛亮,因為他是個失敗者,所以會說他是敗家子,但是單從楊廣的業績來看,他和漢武帝、明成祖所作所為並無區別,區別在於楊廣是用十三年完成的,漢武帝是用了五十多年完成的,明成祖是用了二十多年完成的,康熙的話,更是用了六十一年,關鍵是密度過於集中,楊廣急於速成,急於成就自己的“大業”之夢。

至於用人上,楊廣積極拉攏南方士族,用人政策很開明,很多人說隋煬帝不能容人,可能是因為薛道衡的《昔昔鹽》中“空梁落燕泥”的詩句,說隋煬帝嫉妒薛道衡的才華,所以殺掉了薛道衡,事實上這件事《隋書》根本沒有記載,是記載在《隋唐嘉話》裡的,然後《資治通鑑》引用了《隋唐嘉話》的記載。

大家讀《資治通鑑》的時候,一定要非常小心,《資治通鑑》的寫作目的就是給皇帝看的,因而在寫到隋煬帝的時候,為了渲染隋煬帝的荒淫暴虐,大量採用了很多野史筆記的說法,這是完全失實的。

我再舉個例子,隋煬帝時期,還有一個詩人叫做庾自直,楊廣對庾自直非常欣賞,親自向庾自直請教作詩,可見,楊廣根本不是嫉賢妒能,不能容人。

西魏皇帝先後有三位,確實沒多少存在感,沒啥可以說道的,所以就略了,只提了一下禪位的恭帝,另外兩位和主線無關,提不提其實都無妨。

江陵是梁朝後期的都城,在侯景之亂前,梁朝首都是在建康(南京),後來梁元帝在江陵稱帝,就在江陵建都了。

西梁是宇文泰扶持的傀儡政權,轄地很小的,就是一座江陵城,和南梁是並存的,不過南梁並沒存在多久就被陳霸先取代了,西梁一直延續到了隋朝建國以後,後文裡我會詳細介紹西梁的情況。

之所以稱宇文護年輕,不是年紀,而是經驗上,雖然40多了,但一直都是默默無聞的。

元欣的卒年,史書沒有記載,大約是在西魏恭帝時期病逝的,北周建立的時候,應該已經掛了,這個人在史書上也就兩三句話的介紹,幾乎是打醬油的,他的結局也就沒多做介紹。

於謹和侯莫陳崇有封賞的,於謹進封為燕國工,侯莫陳崇為梁國公,這裡我漏掉了,這裡確實應該補充清楚。

八柱國的謝幕

趙貴死了,獨孤信死了,兩大柱國一夜間被宇文護擺平了。四柱國頓時又變成二柱國,只剩下了於謹和侯莫陳崇。

幾年以後,侯莫陳崇因為說了不該說的話,也被宇文護所殺。

提到侯莫陳崇,我們不得不解釋他的姓氏,也許你以為他姓侯,也許你以為他姓侯莫,其實都不對,此人的姓氏是侯莫陳,這是鮮卑族的姓氏。三個字的複姓,這是很罕見。

而於謹一向態度鮮明的支援宇文護,所以逐漸從老虎蛻變成了羔羊,宇文護也沒有對其殺戮,最終壽終正寢,或許宇文護是因為感激於瑾此前對自己的幫助,才將於謹放過一馬吧。

當然,還有一直病怏怏的李弼,也終於在北周剛建立的這一年,一命嗚呼了。

八柱國自此謝幕。

讓我們再次簡單回顧一下八柱國的人生謝幕。

宇文泰:556年北巡途中病逝,宇文覺繼嗣。

元欣:西魏皇室,無實權,大約逝世於西魏恭帝時期,生卒年不詳。

李虎: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祖父,病逝於551年,他是八柱國中第一個病逝的。

李弼:對宇文護的上位始終沒有發表過任何意見,557年病逝,同時他也是隋末唐初著名英豪李密的曾祖父,而李密此時還尚未出生,關於李密的故事還有些遙遠。

侯莫陳崇;宇文護掌權期間,他一直明哲保身,後來因為說了對宇文護不敬的話,禍從口出,被逼自殺,死於563年。

於瑾:深受宇文泰知遇之恩,宇文泰病逝後,力排眾議擁護宇文家族宇文護和宇文覺,宇文護此後對於謹始終尊奉有加,568年病逝,他是八柱國中年歲最高,結局也最好的。

趙貴:不滿宇文護專權,謀反被殺,死於557年

獨孤信:受趙貴牽連,自殺而死,死於557年

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557年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這一年不僅完成了西魏到北周的過渡,統治集團內部也完成一次大清洗、大重組,也更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這個時代,就是八柱國的時代。在《周書》裡,有這樣一段對於八柱國的描述:“當時榮盛,莫與為比。故今之稱門閥者,鹹推八柱國家雲。”《周書》成書於唐太宗時期,這段話也就代表唐朝人對八柱國的看法,人們無不傾慕於那個時代門閥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