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林雲最關心的還是康師傅投放的廣告,每天直播開始前,鄧亞平打球吃麵的廣告都會出現,這一下夠勁了吧!

果然夠勁,奧運會比賽開始的第二天,總代理商和十幾家分銷商的電話就沒斷過,紛紛增加訂單,可特麼的沒用呀!總產量就這麼多,金龍公司只能先照顧孫歐和姜玉祥兩位北方總代理商。

臨州市還有兩位總代理呢,也要適當的照顧一些,雖然供貨量沒有孫歐和姜玉祥兩人那麼多,可也比其他經銷商多出不少。

隨著奧運會比賽不斷深入,各地的需求也不斷增加,沒辦法,開始加班加點,早上七點上班,晚上十點下班,每天產量還能多一些,但還是遠遠不夠。

沒辦法,只能等八月初,第三臺生產線運來,或許還能緩解一下產能問題。

金龍公司自從營業那天起,產能就是一個大問題,從一開始年產近四百萬袋,到年產三千五百多萬袋,直到現在,年產量都突破、七千萬袋依舊產能不夠。

是真的不夠嗎?的確如此,即便達到現在的七千萬袋,對於整個華國藍海般的泡麵市場依舊是九牛一毛。

“雙峰廠也出新口味了?雙峰牛肉麵?這不是抄襲嘛?”

宋春濤指著桌子上的一袋泡麵怒氣衝衝。

林雲拿過來看了眼,還別說,塑膠袋上印著個廚師形象跟康師傅有點像,不過頭上戴著的廚師帽很高,比康師傅還高,看來是想壓康師傅一頭的意思。

“這袋面多少錢?”林雲問道。

“跟咱們的一樣,一塊九毛八分錢,比之前的雙峰面便宜一毛!”杜滿囤回答。

“真是小氣!”林雲對這個價格表示鄙視,起碼你要便宜一些吧!

其實不是雙峰廠不想便宜,實在是成本降不下去,金龍公司用兩臺裝置就能達到年產近七千萬袋的產量,每臺裝置價格三百三十萬左右,工人一百七十多人,基本上實現了自動化生產。

雙峰廠的裝置大都是在盛海糧油機械廠購買,最大產能的生產線年產三百六十萬袋,相當於小森會社裝置的十分之一,可價格也卻不便宜,一百五十萬,只有進口裝置的二分之一多一點。

產能相差接近十倍,價格只便宜二分之一,再加上雙峰廠的有近五百的員工你說這成本怎麼能降下來?

一袋一塊九毛八的康師傅泡麵能讓金龍公司賺四毛錢,看起來不多,實際上還有七毛八分的利潤都被渠道商賺去,總代理商、分銷商和零售店,每個渠道都要賺錢,人家能賺錢,才會給你拼命幹活,要不然誰理你?

雙峰泡麵各地沒有總代理商,只靠本地的經銷商,能不能把雙峰泡麵賣到其他省市,那就看你經銷商的本事,這樣就能省下一大筆渠道費用。

所以,別看雙峰快餐麵價格跟康師傅泡麵差不多,可收益率就差多了,對方至多隻有百分之十四五的利潤率,現在銀行存款的利息都在百分之八左右,辦企業利潤率只比銀行利息高出一倍,在改革開放大勢之下,這種利潤率是很低的。

生產效率低,再加上成本過高,導致這麼多年下來,雙峰快餐面的主場始終是臨州市,看清楚了對方的弱點,林雲根本就沒把對方當成對手。

他笑著搖頭說道:“打價格戰,雙峰只能是自尋死路,壓根就不是一個重量級,而且這泡麵的味道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