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從九八年開始,柯達真的壟斷了華國的照相市場。

那一年,華國和柯達簽訂了合作協議,在整個華國,除了國產樂凱外,只能有柯達一家公司存在,柯達也在國內建廠,將大量技術帶到了華國。

至於說島國的富士,直接被清除出華國,其中還有一個小細節很有意思,柯達與華國簽約的日期選在了九八年九月十八號,是島國對華國發動侵略戰爭的時間,這個舉動也讓華國的老百姓對柯達有了一種自家人的情緒。

這就是為什麼在九十年代末,整個華國隨處可見黃色柯達的商標,這家公司與華國的合作也成為華國與米國良好關係的典範。

當然,林雲站在上帝視角知道柯達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那時的柯達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來到華國就是最後的一搏。

不得不說,柯達這家公司對膠片有著近乎瘋狂的痴迷,也是,照相機嘛,不對膠片痴迷對什麼痴迷?

可事實上進入九十年代,數碼技術已經興起,特別是島國的富士,在數碼相機上開始發力,短短時間內就造出了數碼相機。

這讓柯達有了危機感,但這種危機感卻反過來讓柯達加深了鞏固膠片的想法,在他們心中,膠片才是相機永遠的神,任何技術也不能取代膠片。

事實上,柯達公司早在七十年代末起就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即便那時成像時間很長,達到了三分鐘,只有一萬畫素,並且只有黑白照片,可這是劃時代的技術呀,標誌著這個行業正式進入了數碼時代。

但柯達“不忘初心”,認為這項技術對膠片構成了威脅,於是下令封存所有數碼相機的有關技術,要讓這項劃時代的技術永遠不見天日。

但時代的發展豈能按照一家公司的想法進行,八年後,島國的富士公司研發出數碼相機,並公之於世,影像行業進入到數碼時代。

從那時起,百年老店柯達開始走了下坡路,當然,他們也有絕地反擊的機會,畢竟柯達公司手裡同樣掌握著數碼相機的技術,如果此時發力,未必就比富士公司差。

可永遠不能低估懷揣一顆“不忘初心”的企業,他們依舊走在膠片為王的道路上,不曾有過任何動搖。

他們在華國佈局就是要將整個華國的攝像市場構造出一個膠片影像的堡壘,覺得發達國家玩數碼,發展中國家玩膠片是可行的。

可柯達公司又錯了,他們沒想到,當華國人玩起數碼來,簡直比發達國家還生性。

從二十一世紀初,華國瞬間就進入到數碼時代,不僅富士公司捲土重來,什麼索尼、康佳等等,都帶著自己的數碼相機殺入華國,柯達完全沒有抵抗能力,一個百年老店瞬間崩塌,似乎一夜之間滿大街黃色柯達標誌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像林雲這輩人還記得這個標誌,可是九零後一代人對這個標誌完全陌生:柯達是什麼?柯南的兄弟嗎?

當然,柯達公司也沒完蛋,在數碼技術的衝擊下,到二十一世紀初期,曾經達到巔峰時每股八十七米元的柯達股票跌到了每股只有十米分,跟廢紙也差不多了。

柯達也曾試圖翻盤,數碼完蛋了,就想跨界到醫藥行業,畢竟膠片也是化工技術,兩者也算有些相通,在二零一九年,米國政府還宣佈要將某種藥物的研發交由柯達公司,這個訊息讓柯達公司股票大漲。

一個月內漲幅竟然達到五百多倍,從十米分漲到了五十多米元,那時林雲還參與了這場股票的狂歡盛宴,賺了幾十萬米元,算是割了把資本主義的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