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點半,林雲和徐慧回到了沈城,天早就黑了,徐慧下了車,用力把衣服裹了裹,沈城的氣溫比首都低,此時外面只有零下二十度,林雲拽著兩個大皮箱跟在後面,敞著大衣也滿頭是汗。

“慧姐,你慢點,等等我!”

“弟弟,你都快是大人了,這兩個皮箱搬不動?平時得多鍛鍊呀!”徐慧咯咯笑著,身旁的旅客用異樣的眼光看著兩人,任誰都看得出來,這是一對情侶,可大庭廣眾之下如此調情好嗎?

徐慧可不在乎別人的眼光,此時她已經陷入到熱戀當中。

在火車站門口停著很多等著拉活兒的車,不過大多數都是三輪車,市區內一塊錢起價,按照距離遠近依次加錢,最多一趟活兒能賺三塊錢。

除了人力三輪車外,最顯眼的是停在遠處的幾輛黃色麵包計程車,這是沈城最早的計程車。

這種車俗稱“面的”,是天海市夏利汽車製造有限公司與島國大發汽車製造公司合資生產的“大發”麵包車,在一九八七年投放市場,當時電視上播出了一則廣告,廣告詞相當洗腦:要發家,買大發,發發發。

憑著洗腦的廣告,加上經濟適用,“大發”汽車在九十年代風靡北方的大城市,

這種車車體黃色,又被老百姓稱為“黃蟲”,其實“大發”麵包車原本是廂式貨車,而且有很多設計缺陷,但價格低,油耗低,還能人貨兩用,而且國產化率非常高,八七年就能達到百分之八十五的國產化率,所以投放市場後被國人推崇,一時間很多城市街道上都能見到黃色大發的身影。

當然,沈城去年就已經出現了大發,多半都是計程車,城區就五塊錢,再遠就商量著來,你要是給一百,能給你拉到首都去。

林雲和徐慧在周圍人羨慕的眼光中上了一輛大發,畢竟這個時代的五塊錢可不是小數,沈城到首都的火車票才二十多塊錢。

林雲把兩個大皮箱放到後面還有空餘地方呢,這就是大發的優點,已經有了未來“五菱”神車的影子。

司機師傅一腳油門下去,整個車身都劇烈晃動,林雲都害怕汽車直接散架。

“轟!”排氣筒噴出一股黑煙,大發一溜煙工夫就撂的無影無蹤。

林雲坐在上下顛簸的汽車裡心裡想:“看來,自家也得買輛車了!”

進入二月份,年的氛圍越來越濃,還有五天過年時,林雲把宋春濤和杜滿墩趕回了家,給他們放了十天假。

兩人一走,廠子裡也安靜了下來,工人們每天八點上班,下午五點下班,一天產量降到了一萬袋,林雲也沒事,天天在廠子的辦公室裡學習。

學業不能丟呀,再過五個月就要高考,林雲得趕緊補課。

林雲的桌子上放著一捆卷子,數學、語文、化學和物理,還有英語,從前年開始英語就列入高考科目,同時國家層面也開始掀起了一股學英語熱潮,國家一套節目每天下午六點鐘半,還有二十分鐘的每日學英語節目,叫做《follow&ne》。

對林雲來說,英語不用學,即便關於文法方面他忘的差不多,但底子好,看幾眼就完全搞定。

數學嘛,難度也不大,畢竟基礎不錯,多做幾道題也沒什麼問題,關鍵就是語文,有大段的課文需要背,特別是文言文,當年林雲高考時一背課文就頭疼。

化學和物理也要看,不過理科都是林雲的強項,把基本公式和化學方程式弄懂,反正沒什麼別的辦法,就是做題。

“刷刷刷!”

林雲低著頭不停的寫,旁邊有鬧鐘,一個小時一套卷子。

“鈴鈴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