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七點鐘是新聞聯播,這幾天新聞聯播都是老人家南方講話的內容,不過普通人就是看個熱鬧,並不明白背後的深意。

新聞聯播結束後是雷打不動的兩個節目,首先電視裡出現一個地球的動畫,效果做的相當粗糙,五毛特效都差的遠,然後在國家首都位置出冒出一棟大樓,這是國家氣象局大樓,同時天空飄來四個字:天氣預報。

沒錯,新聞聯播後就是天氣預報,一位播音員巴啦巴啦說了一通,各個城市明天的天氣怎麼樣什麼的。

天氣預報就是看個樂呵,天上只有一顆風雲衛星能測得準嗎?這節目還不如家裡有個得風溼病的人來的準。

當然,到了二十年後,即便國家擁有二十幾顆風雲衛星還是測不準,天氣這玩意兒應該屬於量子力學範疇。

天氣預報結束開始插播五分鐘廣告,這是給電視機前觀眾上廁所的時間,到了七點四十五分,畫面一變開始下個節目《為您服務》。

這個節目播出一些生活小常識,什麼睡覺要儘量右側身了,吃飯不要偏食之類的知識。

不要覺得這些都是無聊的知識,要知道在八十年代,人們對很多知識都不瞭解,身邊也沒有足夠的書籍學習,全靠電視節目手把手告訴,所以這個節目在當時是很火的。

林雲坐在電視機前,《為您服務》開始,著名女主持人沈麗出現,她可是國家電視臺元老級的主持人,都五十多歲了,應該快退休了。

這一期節目是告訴大家如何做打滷麵。

“我去!”林雲覺得這期節目很應景呀,難道是田松雲故意為之?那樣的話,這人情可大了。

《為您服務》五分鐘結束,然後還是廣告,足足有十分鐘之多。

其實這個時期國家電視臺真的缺少好節目,甚至說壓根就沒有什麼新鮮的節目,比如非常有名的《東方時空》欄目,應該是在九三年五月開始播出。

這個欄目包括《東方之子》《百姓故事》《世界》《紀事》等幾個分欄目,但《東方時空》最初是國家電視臺一套的早間節目,直到下世紀轉到新聞頻道後才回到了晚間時段。

另外《焦點訪談》節目也非常有名,可謂是老百姓瞭解熱點話題的主要渠道,不過也得等到九四年才會出現,還有《人物》、《對話》等節目,現在都還沒影呢,沒有這些節目怎麼辦?那隻能不斷的插入廣告。

八點準時是電視劇,現在是什麼電視劇呢,林雲看過,叫做《編輯部的故事》。

這部電視劇自不必說了,在九二年三月初首播,是國內第一部室內情景喜劇,剛一上映就引起轟動。

的確,在這個時代,只要是用心做的電視劇一定會火,而且也出現了很多經典的電視劇,比如《渴望》《戲說乾隆》《編輯部的故事》《我愛我家》《首都人在紐約》等等,都是非常優秀的電視劇。

這些電視劇也捧紅了很多演員,就那《編輯部的故事》來說,葛尤和呂立萍兩位主演剎那間就成了家喻戶曉的明星,特別是葛尤,在這部電視劇裡貢獻了著名的葛尤癱,十多年後還成為了網際網路時代的表情包。

可以說,康師傅泡麵的廣告非常幸運,出現在了這部現象級電視劇的前面。

就在全國人民坐在電視機前等待觀看葛尤那還有著一點頭髮的禿頭時,康師傅泡麵的廣告如約而至。

“咦,這是新廣告?賣什麼的?”

與大多數上來就直抒其意的廣告不同,大家看到的是一個故事。

一對還處在懵懂階段的情侶用眼神和動作含蓄的表達熾熱的感情,特別是女孩為男孩煮麵,已經足以說明女孩的心意,還有那背景歌曲,把兩個人純真的愛情全部託了出來,他們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戰爭打破了二人的甜蜜,為了國家和民族,兩人選擇了同一條路,紛紛投身到了保家衛國當中,可一晃就是多年,曾經的少年已經鬢角染白,曾經的少女,如今也是皺紋爬上額頭。

隨著老人那一碗冒著熱氣的麵條,兩人終於重逢,又如多年之前,一同吃著麵條;一同懷念著過去;一同走向了美好,兩人的感情,就像這一碗麵,從沒有改變…………!

“我的天!這是什麼歌?太好聽了!”電視機前已經有觀眾被歌曲吸引。

“這兩個人以後會怎麼樣呢?有沒有結婚?”有的觀眾還在猜測後續如何。

“真是美好愛情呀!”更多的人則是覺得這不是一個廣告,是一個具有史詩感的愛情故事,而且包含視覺、聽覺、味覺和感覺為一體,看了一遍就還想看第二遍。

“咦?康師傅的廣告怎麼上國家電視臺了?真是有錢呀!”

沈城的很多老百姓看完後也是大感驚喜,畢竟康師傅是沈城當地的品牌,能登上國家電視臺的舞臺,當地人也覺得臉上有光。

海天市,魏英州正坐在屋子裡喝咖啡,一旁坐著他的弟弟魏英行。

魏家在灣灣省有自己的產業,主要產品是食品,到了這一輩一共四兄弟,魏英州是老大,八零年接過父輩產業一心想要做大,但始終不溫不火。

改革開放後,魏英州覺得內地大有可為,於是第一個到內地做生意,開辦了頂益公司,主要產品還是食用油。

頂益集團的食用油質量不錯,但價格不低,一斤要八毛錢,普通食用油的價格只有兩三毛錢。

在魏英州看來,我的食用油走的就是高品質路線,內地人好面子,一定會買好產品,可惜他想錯了。

內地人是好面子,可這面子必須要讓人知道才行,手裡拿個“大哥大”叫有面子,坐小汽車叫做有面子,穿“皮爾卡丹”叫有面子,因為別人看得見,吃好的食用油?誰看得見?那叫面子嗎?

顯然魏英州對產品的戰略定位發生失誤,或許他的定位放在十幾年後會有效果,但在九十年代初根本沒用。

就在公司發展陷入困局時,魏英州發現了內地沒有湯麵,大家吃的泡麵全是清湯寡水,裹腹尚可,味道不行,透過市場調研發現內地泡麵市場的空白,於是決定要生產自己的泡麵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