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農業大問題(第1/2頁)
章節報錯
林雲和徐慧走進農貿市場,周圍都是人,商販們把自己的商品擺放在藍色鐵製箱櫃上大聲吆喝以吸引來往行人。
這箱櫃就是當地政府特意為商販們準備,不過現在賣東西的人很多,不少商販沒搶到箱櫃就隨便找個地方。
林雲知道,這個露天農貿市場很快就成為一個封閉式的菜市場,趕集這種古老的販賣方式會被職業菜販所取代,那時人們每天都能在菜市場裡買到想要的蔬菜和肉類。
很方便是吧,可濃濃的鄉土集市也漸漸沒了蹤影,再過十年,只有在遠離城市的鄉村才能體會到趕集的樂趣。
大規模城市化讓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可有些傳統也必將失去。
好吧,此時不是懷念過往的時候,林雲今天的任務很重,要買很多東西呢!
其實以前每年三十兒早上都是林學東來買年貨,今年孫秀芳讓林雲和徐慧一起過來,算起來也是對徐慧的認可。
在孫秀芳眼裡,徐慧就是她未來的兒媳婦,這也就是新時代,林雲要考大學,如果放在二十多年前,十七歲都有孩子了,林雲的太爺,也就是那位吹糖人的“商人”,十六歲就有了兒子,比林雲還小呢。
“先買……豬肉吧!”
剛走進農貿市場,林雲就準備掏錢買年貨了,卻被徐慧攔下。
“等一會兒,貨比三家,萬一裡面的便宜呢?”
林雲心裡咯噔一下,完了,徐慧又開啟逛街模式。
還能怎麼辦?跟著吧!
其實對林雲來說,逛菜市場可比逛大商場快樂多了,逛商場是真累,逛菜市場嘛,真不錯。
林雲最喜歡就是賣肉的地方了,剛宰的豬放在案板上,旁邊是豬下水,還有灌的血腸,看著就有食慾。
賣豬肉的多,牛羊肉攤也不少,掛著羊頭和牛頭,林雲真想買回去一個燉著吃。
還有魚,一個買凍帶魚的攤子前圍了不少人,一塊二一斤,不算貴,不少人都搶著買。
在九十年代初,帶魚算是稀罕貨,需要從南方運過來,路途遙遠,只有冬天才能買到,另外還有被凍成一坨坨冰塊的蝦爬子和墨斗魚,都是隻有冬天才能吃到,夏天在北方是買不到的。
海魚不多,但河魚不少,兩三斤一條的鰱魚、草魚和鯉魚隨處可見,這些魚完全是純野生,直接從河裡撈上來拿過來賣。
其實在這個年代,不管是海魚還是河魚幾乎都是純野生,沒有養殖的,此時國家的近海有四大漁場,舟山漁場、渤海灣漁場、北部灣漁場以及南海漁場,四大漁場為國人提供著魚類食物。
但二十年後,四大漁場名存實亡,那時近海野生魚已經很少很少了,基本上都被國人吃光。
當然,沒有野生魚還有養殖魚,漁民在海里圍起一片片養殖場,每天依舊有源源不斷的魚類供應到全國各地,對於一個吃貨民族來說,永遠不缺新鮮的食材。
市場中肉類食物真不缺,就是價格有點貴,豬肉是一塊九一斤,牛羊肉更貴,基本上是在兩塊到兩塊一之間,肉類價格整體上比去年要上漲百分之十左右。
相比較豐富的肉類,蔬菜就少了很多,也就是蘿蔔、白菜、土豆和菠菜這幾種,對了,賣酸菜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