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眾人離開,吳帆回到自己的住處開始整理今天的採訪材料,在記錄本上寫下一個標題:論國家改革方向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一位米國留學專家的採訪實錄)。

文章先介紹了李偉豪的經歷,米國哈弗大學副教授,曾拒絕過米國企業年薪百萬的邀請,畢業後返回國內準備創業。

然後文章以兩人對話的方式進行描述,從國內市場的發展、建立企業的方向、企業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展開說明。

文章的最後是編者按:李偉豪教授擁有淵博的知識,特別對國內市場有著巨大信心,他堅信我國經濟已經進入到快速發展階段,只要抓住機會,就能實現人生的價值,這也是他堅定留在國內發展的動力。

在與李偉豪教授交談的一個多小時時間裡,筆者感受到了他的創業激情和獨特的人格魅力。

筆者認為,國家正是擁有千千萬萬的如李教授這樣的創業者,才能支撐起我國偉大的改革開放事業,作為一名記者,也由衷的向這些企業家致敬,因為他們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為我國的市場經濟提供了動力。

一篇文章洋洋灑灑四千多字,第二天早上就放在了胡啟迪副總編輯的面前。

胡啟迪仔細的讀了這篇文章,先是驚喜萬分。

“對國家改革方向有著獨特的見解,特別是在全球背景下分析了我國市場和勞動力的優勢,如此眼界,我都沒有,佩服佩服!”

即便如胡啟迪,也深感李教授的思想高深莫測,不是自己能夠相比。

“看來這位李教授是真的有水平。”

胡啟迪用筆在文章上劃了幾下做為重點,又修改了幾處,然後看著編者按深思起來。

“吳帆,前面都沒問題,那是李偉豪的話,咱們如實採訪如實說即可,但你這編者按有些問題,有些過分強調企業家的作用,這可與現在的氛圍有些相左呀!”

吳帆立刻說道:“我覺得沒問題,李教授說市場經濟是大勢所趨,就如星星之火無可逆轉,而且他提出了一個抓大放小理念,說在十年後,市場經濟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創造數以億計的就業機會,如此大作用,對企業家們的作用用任何修辭都不為過。”

胡啟迪笑著搖了搖頭道:“那是李偉豪所說,能否實現?不好說吧,我還是那句話,這篇文章儘量採用李偉豪的話,反正他就是個個體戶,說什麼都無所謂,沒人去找他,但咱們不能做出過多的評論,特別是主觀臆斷,你再思考思考,然後再給我看一遍。”

吳帆卻搖了搖頭道:“老胡,咱們深市可是特區,特區就要膽子更大,如果連話都不敢說,那如何去做?所以我覺得這段話不能動,甚至要重點突出………你也考慮考慮?”

胡啟迪眼睛一瞪。“你這個丫頭真是倔,我也是害怕萬一嘛!”

“老胡,沒有萬一,我堅信咱們國家的改革開放會始終進行下去,其實咱們深市已經證明了改革開放的正確,短短十年時間,就從一個小漁村變成如今的樣子,縱觀整個世界也找不出第二個例子吧。

所以你不要瞻前顧後,要用這篇文章給市場信心。”

“…………!”胡啟迪思索片刻後終於點了點頭。“好,就按照你的意思辦吧,明天的頭版就刊登你的文章,整版頭條全文發表!”

吳帆大笑道:“這就對了,老胡,我看你應該當總編,當副總委屈你了!”

“別跟我扯沒用的,你最近有工夫再和這位李教授接觸一下,我覺得這個李教授不是一般人,他的背景也很神秘,米國哈弗大學副教授?我總覺得不只是這個身份,你再挖一挖,最好把他祖宗十八代都挖出來。”

吳帆嘆了口氣道:“我也感覺他背後有更深的背景,不過他說最近要離開深市了。”

“離開深市?為什麼?”

“他說要到北方創業。”

“去北方創業?開什麼玩笑,創業最好的城市就是咱們深市,就他這思想,在北方根本行不通!”

“誰說不是呢?唉,有點可惜了!”

吳說到這裡,吳帆有些失落。

“哼,那個李偉豪是不是很年輕?”胡啟迪突然問了一嘴。

吳帆隨口道:“年輕的很,他說是二十一歲,我看他只有十八九歲,大男孩一個。”

胡啟迪大笑道:“我看你這個小妮子有點思春了,如果看著順眼,就去追呀!”

“你………老胡,你胡說什麼?不跟你聊了!”

吳帆紅著臉轉頭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