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雲接著說道:“有姐姐在旁督促我,我也知道我哪裡做的不好,知道自己的缺點,就能不斷改進,一家公司裡必須要有我姐姐這樣的人,因為她能守住企業的下限,保證公司不犯重大錯誤。”

“是呀!”宋春濤接著說道:“以前咱們公司規模小,要是犯錯誤還可以很快改正,可到公司越來越大後,當做出一項決策後,會集中大量資源投入這個專案,如果錯了,很可能就是致命的,這就需要有人把關,對這個專案從各種可能性進行分析,芳怡就是不二人選。”

“對呀!”

“沒錯,就是這樣!”

眾人紛紛點頭。

其實大家都知道林芳怡的能力非常強,在金龍公司,林雲統籌大局,就給出方向,宋春濤帶著大家負責去執行,林芳怡則是把控著資金的調配。

看起來宋春濤的權利僅次於林雲,實際上,如果沒有林芳怡對財務的把關,很多事情都不好落實。

金龍公司的資金是很充裕,畢竟林雲會時不時的自己掏錢支援公司,但林芳怡卻對這件事很牴觸,很多時候都不會接受林雲的錢,她更看重運用財務手段合理分配資金,其中最好的手段就是利用金融手段。

在九十年代,國家的存款利率是很高的,比如在九二年,年初時曾經達到過百分之十左右,如此高的利率對普通人很有利,一百塊錢方到銀行,一年後就能得到一百一十塊錢,但對商業來說很不利,因為很多生意的利潤率都達不到百分之十,還不如把錢放在銀行吃利息。

國家實行高利率的目的有很多,比如國家缺少資金用於多方面的投資,還有就是國家的政策導向。

到了年中時期,銀行利率就開始下降,從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八,一直到年底時的百分之七左右,這種大規模降息透露出國家的導向已經開始引領私人投資。

一般人看不出降息帶來的深意,有些人能看出一些門道,但也僅限於國家的政策導向有了改變,還有一些非常專業的人員則是可以利用這個變化來做文章了,林芳怡就是這方面的專家。

林雲早就給經銷商們定下規矩,就是要先付訂貨款,這是為了防止資金流不暢的問題,因為在九十年代,很多企業都存在欠賬賴賬的問題,形成了大量的三角債,這種債務糾紛讓很多企業破產。

金龍公司可不能吃這個虧,但讓企業乖乖支付貨款也不是容易的事,金龍公司就給他們付利息,比銀行利息還高出零點三個百分點的利息。

當然,金龍公司不能吃虧,百分之零點三的利息看似不多,可如果資金放大到千萬級別,這利息就是三萬塊錢,要知道金龍公司一年的流水可是達到四五個億,百分之零點三直接擴大到百萬之多,不是小數了。

這種技巧就在於合理利用銀行長短期利息的不同,金龍公司的資金會按照產量計劃分配,分成多個部分存入銀行進行兩個月、三個月,半年期的存款業務,然後再把經銷商的貨款以一個月和兩個月期限進行收賬,利用長期銀行利息支付經銷商的短期利息收益,這就是利用規則。

這個辦法是林雲提出來的,但實際操作卻是林芳怡進行,她把這種規則利用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甚至還和農行達成了很多貼息協議,金龍公司在農行的存款利率會更高一些,同時購買農產品原料的資金還享受國家的退稅政策。

這些金融手段哪裡是宋春濤能懂的,只有林芳怡有能力。

在林芳怡的管理下,金龍公司幾乎沒有任何的壞賬,資金流相當通暢。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很多來參觀考察的國有企業對金龍公司的財務管理歎為觀止,很多企業在銷售上也很好,一年銷量幾個億的比比皆是,可反應到應收賬款直接慘不忍目,錢收不回來,資金流不暢,總之財務方面一塌糊塗,常常是幹一年下來根本就沒賺到錢,賠本賺吆喝而已,由此可以看出林芳怡的本事有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