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轉眼間,已是九六年六月,林雲已經在華夏大學度過了三年零十一個月時間,距離畢業只有一個月。

畢業季到來,四年同窗生涯即將結束,在將要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們眼中,滿是不捨和期盼。

不捨的是同窗之誼,期盼的未來生活。

四年時間,學生們之間只是純真的友誼,沒有所謂的高低貴賤,可是,在此之後,或許再見時,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會出現。

這個社會本就如此,只是象牙塔阻擋住了社會中的塵埃,讓學生們始終保持著純真。

畢業季到來之時,林雲從浙省趕了回來,大學生活的最後一個月要儘量在校園中度過。

九十年代的大學生都是寶貝,無需為工作擔憂,別說是大學生,就是中專生,畢業後也會被分配到一份工作。

華夏大學的畢業生更不用說,每個人都已經找好了下家,畢業證到手立刻工作。

老大鄧遠明已經成了金龍公司首都分公司的副總經理,忙的不亦樂乎。

他可不是靠著林雲的裙帶關係,而是透過自己的真才實學。

去年,他為分公司設計了一套人事考核管理辦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甚至整個金龍公司都推廣他的辦法,所有人都覺得很好。

說實話,林雲沒鄧遠明這本事,林雲的強項不過是重生後的未卜先知,具體到細節和行動,他未必比宋春濤這些人強,正因為如此,他才會放權給大家,畢竟自己有幾斤幾兩還是很清楚的。

鄧遠明放棄了原本到國家部門工作的機會,其他的舍友都走上了仕途之路。

老二趙東去了經濟部,老三崔亮去了機械部,老四李寶明回到老家,成為一名市政府的幹部,老五邢鴻飛去了外經貿部,老六週勁松回到老家滬市,同樣進了市政府工作,老七車友光則是去了一家大型國有企業,當上了總經理助理。

管理學院九二級三十二名學生,除了林雲和鄧遠明在私人企業工作外,其他人都端上了鐵飯碗。

這也是時代的選擇,在九十年代,私人企業還沒有壯大,大學生都是天之驕子,很少有人能主動選擇一家前途未卜的私人企業。

不像七八年後,那時是私人企業的黃金時代,大學生也多如牛毛,人才也開始向私人企業流動。

當然,畢業生中,最牛的還是那些工費留學的學生,特別是去米國留學的學生,看別人的眼神都不一樣,一種居高臨下,又帶著一絲憐憫的目光,彷彿自己已經成了時代驕子,別人不過是路人而已。

好吧,要說留學,林雲可以隨便挑,他學習雖然不是頂尖,可社會實踐能力強呀,他的簡歷要是投到國外,估計什麼哈弗、牛津、斯坦福都得跑到華國招攬這位天才。

可惜林雲不稀罕,自己在大學裡已經學不到什麼有用的知識,除了交幾個好朋友外,完全是浪費時間。

距離畢業還有一個月時間,所有人進入到離校階段,可這段時間也是最寶貴的時間,每個人都在為珍貴的同窗之誼做最後的挽留。

那些大二大三的學弟們經常看到一群師兄在喝酒、聊天、打牌、跳舞,這生活太美好了,真想趕緊進入大四,也過上這樣的生活。

學生們之間的交流不過是喝酒聊天,很快,九二屆學生會主席張生找到了林雲。

“林總,我們今年還準備搞一次畢業季聯歡會,您看看,能不能……!”

“哈,張主席,你放心,我贊助十萬元。”

林雲明白對方的意思,馬上答應。

“不,林總,您是國家文藝聯合會的副主席,同時也是正大娛樂公司的副總經理,您看……能不能邀請兩位明星來參加咱們的畢業聯歡會!”

“哦,原來是這樣!”

林雲明白了,這位張生不是一般人,畢業後直接留校,前途光明,這是在為自己賺成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