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講客觀只說主觀,這話你怎麼不和西方國家講?毫無疑問,這個人就是典型的公知。

幾段採訪片段過後,畫面回到演播室,朱巖松對著攝像頭說道:“今天我們請來兩位嘉賓,第一位是南商報的副總編輯吳帆女士。”

“大家好,我是吳帆!”

一身知性打扮的吳帆對著攝像機打著招呼。

“另外一個嘉賓,是我們的老朋友,金龍公司董事長,正大娛樂集團公司技術總監,林雲先生。”

“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林雲。”

三人同框,朱巖松笑道:“我和林雲先生是老朋友,東方之子也曾採訪過你,那時,你的身份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金龍公司更是成為港城上市的第一家民營企業。

可是在剛剛過去的一個多月裡,你在南商報設立專欄,成了一位專欄作家,同時你的文章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場大辯論,很多媒體和學者都牽扯其中,引起了巨大影響。

從這些文章中,我們瞭解到了另外一個林雲,他學識淵博,精通中西方的文化;見解深刻,能夠一針見血的指出利弊,這個身份更偏向於學者,那是不是我們以後見到你,就要稱呼林學者了?”

林雲微微一笑,“學者不至於,我只是善於發現問題,善於思考罷了,與那些學者相比,還有不小差距。”

此時吳帆在一旁介面道:“林總謙虛了,你的文章無論從深度還是廣度,都超過大多數的學者專家,因為你的對手中,不少就是學者專家,結果最後不還是被你的文章駁斥的啞口無言?

學識就是學識,並不是由你的稱呼所決定,而是由你的認知所決定,我覺得,在這一點上,國內很少有人能和你相比。”

林雲是吳帆所愛之人,此時自然要力挺對方,而且,她說得也是心裡話,在她心中,林雲就是比任何人都強。

林雲笑道:“吳總,你這麼誇我,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我說的是事實!”吳帆一副實誠的樣子。

朱巖松也在一邊像模像樣的點這著頭,表示贊同,然後接過話題,“林雲先生是華夏大學的高材生,學識方面沒問題,但在我看來,林雲先生的洞察力驚人,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

其實這在你經營企業方面就看得出來,只是我們沒想到,你在文化方面還有如此深的造詣,我很好奇,你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

林雲想了想道:“其實我們要以一種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到現在不過十八年,還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如果我們對比十八年前就能發現問題。

十八年前是什麼樣子?我們沒有認知嗎?同理,十八年後會是什麼樣子?大家可以想象到嗎?

又比如西方國家,典型就是米國,這個國家是很富裕,但這些財富是經過了近百年積累而來,包括他們的各種制度,都是發展才獲得的,不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那這個人就沒腦子,是個蠢貨。”

林雲說得很直接,他也不用給別人面子。

“沒錯,我非常同意林總的話,舉雙手贊同。”

吳帆依舊毫無保留的原則林雲一方。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