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學期開始了,大二下半個學期除了學習任務外,還有一門功課是實習。

做為華夏大學的學生,即便實習,也要到最好的企業,當今國內有什麼好企業嗎?

仔細找一找,還真不多。

開學的第一堂課,張新迎教授組織了一次辯論賽,辯題就是國企改革將如何進行。

這個問題很深刻,起碼在九四年這一時間段是一個非常熱的話題,上到國家層面,下到每一位企業員工,都很關心這個問題。

改革開放已經十六年,開放的頭幾年,主要改革的目標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價格同軌是重點,雖然走過一段彎路吧,可終究是成功的。

價格同軌算是改革開放的第一階段,市場化開始佔據主導,整個國傢俬人企業欣欣向榮,產品開始豐富。

接下來要怎麼改革呢?主要就是企業的改革。

國家存在大量的國有企業,他們何去何從?是留下來?還是實行市場化?

這個問題爭論了很久,雙方各持己見,誰也無法說服對方,但不管是誰都知道,改革必須要持續進行,這些國企也必須改革。

在九四年,一些實行承包的國企有了很大變化,如長紅電視機廠等家電企業已經嚐到甜頭。

還有電冰箱廠,最著名的阿里斯頓八兄弟,也是各領風騷,在家電市場上呼風喚雨,起碼很多人認為這是企業改革的出路。

華夏大學管理學院的學生們不止一次在一起討論企業改革問題,一部分人認為企業改革要堅決走私有化,因為私有化才能效率最大化。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要走承包制,由優秀的企業家帶領國有企業走出一條路來。

至於說林雲,他倒是很少發言,因為在別人眼裡,他一定會支援私有化,畢竟他自己就是個私營業主。

辯論賽上,雙方你來我往,特別是鄧遠明,他代表的是私有化一方,別看他平時不太喜歡說話,可理論知識非常紮實,不時引經據典,引來陣陣歡呼。

不得不說,來自南方農村的鄧遠明如今已經是華夏大學的高材生,畢業後前途無量,如果他想,完全可以進入國家某個重要經濟部門工作,可能多年後成為一名幹部。

當然,鄧遠明對仕途沒什麼興趣,他的目標很單純,就是成為一個能養的起全家的人,誰給的錢多就去那裡,林雲給的錢多,他就去金龍公司。

雙方辯論了近一個小時,張新迎教授判定私有化一方勝利。

當然,這是指辯論的表現來說,至於真正的改革誰勝誰負,誰能知道?

“林雲,你一直沒吭聲,有沒有什麼看法?”

張新迎教授直接點了林雲的軍,讓他說一說。

林雲一笑,站起身來。

“教授,企業改革是國家改革開放的重頭戲,可以說是關係到這個大變革的成敗關鍵,我可不敢多說,怕影響到教授的判斷。”

“哈哈!”

這個回答讓同學們大笑起來。

張新迎也是笑出了聲,不過很快恢復過來,他覺得林雲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