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
章節報錯
林芳怡提出暫時不需要林雲自己出錢,林雲靠在椅子上微微搖頭,“姐,現在不是錢的問題,而是速度問題,現在是十月末了,已經入冬,施工是不太可能了,至少要等到明年三月份才能開工。
咱們就以建設期最快三個月時間來算,六月份完工,七月份可以投產,這就大半年時間過去了,我們九三年的計劃是要建三家分公司,剩下兩家,首先是盛海市,要想開工建設,至少也得在上半年完成。
另外一家公司,我準備將地點設立在中南省的正州市,同樣也得在上半年啟動,這麼看來,三個專案很可能會同時進行,這對我們的壓力很大,不僅僅是資金壓力,還有人員的分配,咱們這幾個人是遠遠不夠用了。”
林雲不怕資金方面的問題,他手裡的錢很充足,大不了到時候自掏腰包,對他來說,目的才是最重要,至於說過程,只是完成目標的手段而已,自己總不能看著公司被競爭對手超越吧,錢沒了可以賺,企業倒了想要恢復就難了。
但人才的培養可是需要時間的,金龍公司才成立一年時間,正常情況,一年一個專案的推進才算合理,現在倒好,一年內要做三個專案,而且還是真金白銀的投入,人才方面顯然就跟不上了。
宋春濤聽了林雲的顧慮笑了笑說道:“林總,人才方面的培養雖然有些跟不上咱們企業的擴張,但也未必像您想象的那樣窘迫,這一年時間咱們公司發展的太快,快到眼花繚亂,我們這幫人也是趕鴨子上架,好在也堅持下來了,每個人都有很大的進步。
其實不光是我們,很多人都進步很快,比如我手下有幾個人,您也認識,像張東,侯波,他們兩個人就很厲害,還有芳怡手下的幾個人,比如那位孟琳。
滿囤那邊更厲害,幾個經銷團隊各個能打能拼,另外徐慧妹子手下也是一幫精兵強將,他們的能力未必比我們這幫差,就缺一個機會,不如這次就讓他們試一試,有本事的人,只要給他們機會就能抓住,不給機會,他們永遠也無法真正成長起來,您說是不是?”
“哦,他們行嗎?”林雲還是有些疑慮。
林芳怡笑道:“你天天在首都,對公司的成長根本不上心,對公司的員工更是漠不關心,宋大哥說得沒錯,咱們的企業成立一年來變化太大了,但變化更大的還是人,畢竟你的要求太高,員工們每天就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除非他是傻子,要不然不可能沒有進步,只是你在外地,沒有發現罷了。”
杜滿囤也在一旁道:“是呀,有壓力才有動力,林總給的壓力太大,所有人都動力十足,當然,林總給的錢也多,幹得多賺的就多,我手下那夥人,一個月工資加上獎金,輕輕鬆鬆超過千元,你說他們能不玩命幹嗎?”
“都超過一千了?那可真不少。”林雲點頭,一個月八百元,恐怕已經到了現在國內企業收入的上限,當然,杜滿囤領導的隊伍的確非常強,骨幹都是他曾經的部下,執行力超強。
徐慧也跟著說道:“我那邊也還好,畢竟工作壓力沒有宋大哥芳怡姐那邊大,但也有幾個人很厲害,我看比我還厲害,他們都能獨當一面。”
林雲細細一想,還真是這樣,這幾個月來,先是在臨州市建廠,一幫人在臨州待了一個多月,沈城那邊幾乎沒怎麼管,也沒影響公司發展,這不恰好說明在人才方面並不差嗎?
正如宋春濤所說,企業飛速擴張發展的同時,員工們的水平也跟著提高,要不然公司早就出問題了,只是因為自己沒有發覺而已。
人才的培養有很多方面,首先是自身素質,這跟學歷閱歷有關,學歷更高的人普遍學習能力強,能更快的適應工作,但也並不絕對。
重要還是環境的影響,當你身處一個有巨大壓力的環境下,個人的潛能就被激發出來。
其實在國家改革開放早期,很多企業家都是這樣成長起來,他們原來只是企業普通工作人員,充其量是個副廠長。
當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面臨生死存亡之時,這些人硬著頭皮站了出來,帶著企業改革,一幫工人必須努力的生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海爾公司的張曉敏,健力保公司的李經天,這些人有高學歷嗎?沒有,但他們有巨大的壓力,在壓力下迸發出了所有潛能,最後成功了。
當然,大時代之下,有很多和他們一樣的人,只是沒有成功,結果就是被時代淘汰,但也不能說這些人水平不夠,只是他們不夠幸運,運氣,在很多時候是非常重要的。
金龍公司並非是生死存亡的狀態,這要歸功在林雲這位穿越者身上,如果沒有他,林學東的結局是被抓進了監獄。
金龍公司代替頂益公司開創了一個泡麵領域的新時代,是湯麵的始作俑者,這個紅利足以讓金龍公司賺的盆滿缽滿,即便現在金龍公司只有一家沈城的工廠,只要堅守住這個大本營,林雲這幫人每年一樣有近百萬的紅利分成,每個人都會是百萬富翁,但林雲這個穿越者怎麼能甘心當個百萬富翁呢?要做就做全國第一,這才符合自己穿越者的身份。
林雲知道頂益公司的實力,對方是個不折不扣的大集團公司,魏英州兄弟四人都是生意人,父親更是灣灣省有名的企業家,家族實力雄厚,遠非自己這個街道辦小作坊轉制的公司能比,要想戰勝這個強大的對手,只能拼速度,搶在對方之前建廠佈局,這樣才能壓住對方。
於是金龍公司自成立的那一天起,就開始做好了擴張的準備,時刻都處在“戰備”狀態,每個人都腳不沾地的工作,這種狀態下的員工註定會快速成長起來,或許也有摸魚划水的人,不過他們的收入就少,要知道金龍公司的考評辦法是與工作量掛鉤,工作量越大,收入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