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強大民族的意志
章節報錯
林雲的這些材料其實是張新迎在分析國家產業和企業佈局時客觀記下的文字,但林雲透過這些文字瞭解到了工業化這條路發展之艱辛,為了實現工業現代化,國家和人民都付出了巨大代價,透過近半個世紀的積累,才有了一個紮實的基礎,才為改革開放後四十年就騰飛起來創造了條件。
當然,有得有失,即便在改革開放後,國家漸漸有了錢,外匯儲備與日俱增,即便如此,一些未來十分重要的產業也沒有真正發展起來,比如晶片產業,在八十年代初期也不算很弱,但這個產業更加的費錢,可以說前期沒有巨量的資本投入是不可能成功,這種資金量絕對不是華國能夠承擔的起。
南棒國也是集中國家之力才幫助三星集團實現突破,並且這也是米國為了制約島國走的一步棋,同時在九十年代初,米國聯合西方發達國家制定條約,禁止向華國輸入半導體晶片產業。
沒錢和國外的打壓,再加上沒有意識到晶片的重要性,讓華國把精力放在了其他產業,於是晶片產業就此衰落,待華國認識到晶片產業重要性時,這個產業已經更新換代很多次,想追都難了。
還有大飛機制造以及尖端製造業,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獲得突破,特別是大飛機制造專案,在西方跨國公司的陰謀詭計下半路下馬。
看著這些材料,林雲很不好受,不僅僅是可惜,更多的還是辛酸,國家的發展太不容易了,在一片廢墟中建國,剛剛有些起色又被世界兩大超級大國同時封鎖,完全是地獄級開局。
這種局面,恐怕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會絕望,不亡國都是幸運,更不必說發展了。
可就在這地獄開局中,兩代人用盡一切能想到的辦法挺了過來,不僅挺了過來,還在絕境中實現了突破,為日後的騰飛打下基礎。
這是奇蹟嗎?或許吧,可對華國人來說不是奇蹟,即便是奇蹟,也是全國人民用無比堅定的意志締造的奇蹟,這樣的奇蹟,整個世界怕也只有華國人能夠創造,其他國家根本不可能。
林雲很有感觸,華夏民族的意志實在是太可怕,尤其是在逆境下迸發出來的意志,更是讓整個民族在無數次危機中挺了過來,只要給我們足夠的時間,我們就會給世界一個奇蹟。
此時林雲腦海中閃過一道光,“對了,這篇演講稿就從華國企業家應具有的品質說起,相信這個內容一定會十分新穎,也能讓其他國家的企業家們真正認識到我們這個民族。”
“好,就這麼定了!”
國內很多企業家對國外的企業家瞭如指掌,蓋茨和喬布斯就不用說了,都快成為某些人的精神領袖,所有人都讚揚他們勇氣和聰慧,同時也想複製他們的成功。
不過華國的企業家當然也需要勇氣和聰慧,但與之不同的是,華國企業家們還要有責任感,這種責任感來源於民族自身的特質,還有就是要深知這個時代的大勢,明白企業的使命,這些內在稟賦是大部分外國企業所不曾擁有的,他們眼中其實都是利益。
特質一說只是個開頭,主要說給自己的企業家,這篇演講稿還要告訴國外的企業家們一個道理,那就是未來至少三十年,華國將成為全球化中一個無法替代的一環,廉價勞動力,普通老百姓的素質,還有就是國家的開放,這都是不可替代的優勢。
所以,歡迎全世界的資本家到此投資,因為這裡將給你帶來豐厚的利潤。
林雲預計這篇稿子會用三天時間寫完,然後給張新迎院長修改。
當然,以內容的深度來說,即便張新迎也不會有太大的修改,因為有些內容他也想不到,主要是修改一些文字上的表述,畢竟要給全世界企業家聽,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得搞清楚,如果讓林雲實話實說,他會把那些資本家臭罵一頓,詛咒他們去吊路燈………。
每天林雲除了上課就是鑽在圖書館看資料寫演講稿,這種作息習慣和大多數同學不同,大學生本就是精力充沛,年少懷春的時代,都花在課堂和圖書館裡豈不是浪費?這才開學不到一個月,邢鴻飛和周勁松就找到了女朋友,於是和大部隊分開,天天和女朋友花前月下好不愜意。
其他人不是不想找,只是還沒有合適的目標,畢竟人家女生也得選擇不是?相比之下,林雲就像個隱士,每天神龍見首不見尾,在別人眼裡,林雲有些仙氣兒,好像對男女之事不在乎,一些人認為他年紀小,屬於未開化。
林雲當然不是未開化,恰恰相反,他是經歷太多了,再說,徐慧還在沈城盯著自己呢,總不能把她甩了吧,那樣太渣男,而徐慧每天也要給林雲打上三通電話。
“弟弟,昨天睡的怎麼樣?”
“弟弟,早飯吃的什麼?”
“弟弟,今天都學什麼了?”
好吧,林雲都被同樣的問題搞煩了,難道就不能問點別的問題?
話說回來,這些天沒見徐慧,林雲還真有點想,不過這段時間宋春濤他們也沒什麼時間,林雲賺的兩千五百萬米元已經到賬,其中一千萬米元換成了了八千萬華元,打到金龍公司的賬戶上一千五百萬,剩下的錢交給父母管理。
一千五百萬就像是倒入火中的油,再次讓金龍公司的發展提了速,先是給員工們加點工資,然後購置各種裝置,每個人都乾的熱火朝天,連孟琳這個剛剛參加工作一個多月的員工都被派到臨州市出差,當然,出差是有補助的,一天補助三十元,比工資還高呢。
算來算去,整個公司也就做為董事長的林雲最清閒,連天天躲在學校這個象牙塔裡,按照林雲的打算,等到他大學畢業時,自己就準備做個甩手掌櫃,把金龍公司的管理權交出去,當然,這幾年得先把基礎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