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豆花也想起了春妮那丫頭,拉著團圓說,“對啊,春妮哪去了,怎麼沒跟李杏黃一起回來。團圓,你是不知道,這才幾天,李杏黃就大變樣了,描眉畫眼跟妖精一樣。她一走,她娘李桂花就到了街上,一直說李杏黃過的多麼多麼好,從昨天到今天,她嘴就沒停過,噴出的唾沫星子比咱村河裡的水都多,還說李杏黃要接她去鎮上享福了,把有些人嫉妒的眼珠子都紅了。”

團圓一邊剁菜幫子,一邊聽李豆花說這些事,對於李杏黃短短時間有這麼大的變化,她想不出李杏黃是做了什麼,能彷彿一夜之間就發了財。

“嬸子,李桂花沒說李杏黃是做什麼?”

李桂花那個人,家裡有一點好事,都恨不得挨家挨戶跟人炫耀一遍,不說痛快了,她自己心裡都難受,根本瞞不住事情。

這個,李豆花沒聽李桂花說,她把團圓剁好的菜裡拌上糠,團圓端起來倒進雞槽裡,李豆花在一邊說,“團圓,不管李杏黃是做什麼,都不值得羨慕。我不是背後嚼舌根子,李杏黃風塵了,也就李桂花那個當孃的,什麼都看不出,李杏黃說啥她信啥。”

一個什麼手藝都沒有的姑娘,能輕易在鎮上站穩腳跟,不說李豆花不信,團圓也不信。

李豆花朝院門外看了眼,見沒人,趴在團圓耳邊說,“團圓,我覺著李杏黃這趟回來,就是想讓你知道,她比你風光,昨天她在你家門口走了好幾個來回。”

走了好幾個來回,卻沒看到自己,團圓不用想,就知道李杏黃肯定氣得牙根癢癢。

幾天後,那七個孩子來了村裡,住進了嚴家,聽嚴夫人說七個人都搶著幹活,說是不想白吃嚴家的飯。

爺爺從村學回來,跟團圓誇那七個孩子,“都是坐得住,愛讀書的孩子,其中有一個有點基礎,勤學好問,是個好苗子。”

李秀才考過七個孩子,對其中一個十三歲,叫劉秀才的孩子特別看好。他是那個村裡正的兒子,他爹也是直接,就給起名叫劉秀才。

團圓認真聽爺爺說著,給爺爺夾了一個她煎的雙黃蛋,“爺爺,那他跟潤書哥比起來呢,誰更優秀?”

李秀才“啪”地放下筷子,很認真地分析劉秀才和李潤書兩個人的優點,末了說:“他到底比李潤書起步晚,沒法跟他比,不過也很優秀。還有一個孩子,哈哈……想做生意,還想聽你講講生意經呢?”

“那還不簡單,我豆腐塊都曬好了,下午就去。”

團圓下午果然來了村學。有一個黑不溜秋,但很機靈的男孩,一聽村裡的孩子說她就是團圓,三兩步過來就緊抓著團圓的手,“我聽說炭烤豆腐就是你做出來的,能摸摸你,嘿嘿,我再不洗手了。”

“哈哈!照你這樣,我們天天能摸到團圓姐姐,這輩子都不用洗手了!”

“我跟你們不一樣,我這不是第一次見到她嘛!”這孩子來是想學會撥算盤,他崇拜團圓。

團圓把自己的一些個經驗傾囊相受,“別管是什麼樣的手藝,有興趣就學,現在用不上,備不住以後能用上。”這是團圓的經驗之談。

“知道了。”孩子們都響亮地回答。

曬豆腐塊,編草編,在空間的甘露溪中看能動能說話的美食節目,就這樣過了幾天,團圓又來了鎮上,謝菜刀他們正圍著團圓感謝時,秤砣進來,把團圓推上牛車,就帶她回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