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團圓畫的一點不像玉米好不好。

“你別你我的,七丫,我說的對不對?”團圓打斷秤砣的話。

七丫正在費力地記那些字呢,聞言使勁點頭,“嗯,團圓你說得對,秤砣你也學識字吧。”

“知道今天是啥不,趕山會,說識字幹啥!寫完沒,寫完我去糊上。”秤砣捂著耳朵,饒了他吧,他這輩子最不想幹的就是識字。

首兒和李潤書也停下了筆,兩人在團圓身邊一左一右站著,把寫好的紅紙都放在團圓面前的桌子上。

團圓數數夠用了,一股腦放進秤砣懷裡,叫他領著人去糊,里正把這事交給了他們這幫孩子辦。

秤砣剛轉身要跑,又叫團圓叫住了,“又幹啥,你能不能一口氣說完!”

要不是怕他把事辦砸了,團圓才不叫住他,“你可別糊反了。”

“沒事,糊反就是福到了。”這點事秤砣還是懂的,過年時他娘就這麼說。

團圓叉著小腰訓秤砣,“大過節的,我不想跟你生氣,可你總做糊塗事,這不是福字,得正著糊。這樣,我指揮著你糊。”

秤砣耷拉著腦袋,跟在團圓身後,到一個草垛子,團圓說糊哪裡,他糊哪裡,說怎麼糊,他怎麼糊。

給五個草垛子糊了紅紙,秤砣不樂意了,“這樣得糊到什麼時候,我們分成三撥,你,首兒和李潤書一人帶一撥人,這樣也不怕糊錯。”

把漿糊分開,三撥人分頭行動,不一會就把所有草垛子都糊好了。團圓細心,又都檢查了一遍,沒有漏掉的,才叫大家去玩。

今天村裡來了幾個外村人,有戧菜刀磨剪子的,有彈棉花的,這些小孩子沒興趣,倒是有個做糖人的,攤子前面圍了一堆孩子。鬍鬚花白的老頭兒守著一鍋熬好的糖,見了孩子就笑眯眯的,問買哪個。

團圓蹲在人家攤子前,她想要糖人,可她更感興趣的是怎麼熬糖,才能畫出糖人,她問,老頭兒只是笑,也不回答。

“這是人家賴以謀生的本事,不會輕易教人的,等你去我家問張奶奶。”首兒拉著團圓離開。

團圓戀戀不捨,不過她還有正事得幹呢。

兩人走了幾步,見到幾個相連的攤子。都是打鐵的。大冷的天,漢子光著膀子揮著胳膊嘿呦嘿呦打鐵。

這些攤子人氣最旺,秋收完,哪家都需要買農具,修農具,攤子前圍滿了挑選的大。

有個攤子生意格外興旺,前面豎著一塊牌子,上頭寫著多少多少玉米,可以換一把新鋤頭,修又需要多少多少玉米,旁邊還畫著圖,清晰明白,一目瞭然。

首兒指指那個攤子,“看到了吧,同樣是打鐵,他的生意最好,因為他知道咱們這裡的人什麼東西多,缺什麼。”

桃源村的人缺錢,習慣交換,這個打鐵的就是投其所好。

“還用你說,這個我早知道了,我比他更絕。”團圓一扭頭,跑到她家的草垛子那裡,拿出她的“致勝法寶”。

趕山會這天,除了比誰家草垛子垛的好,還有一樣要比,秋收嗎,糧食是主角,所以還要比誰家糧食最好。

每家出一個孩子,在東邊蹲了一排,每個孩子面前都有一個籃子,有拿黍子的,粟的,玉米棒子的,有的還拿著以這些做出的吃的,最絕的是李五爺李有田的孫子土豆,面前擺的是一籃子土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