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賊道上旳三不偷(第1/2頁)
章節報錯
瑾梅以塞外的武林絕技“碼蹤”,為眾人還原推演了一遍玉璽被盜的過程。
前文交待,“碼蹤”技法可根據足跡特性,便能“入骨三分”描繪出賊人的體貌特徵,也就是江湖上盛傳的“見印識物”絕技。
“賊人是個男孩,十歲出頭,身材瘦弱,會異域的縮骨柔術技藝,膽大心細,身手敏捷。”
瑾梅一邊模擬著賊人的動作;一邊和眾人講著賊人特點。
當瑾梅追蹤到龍樓“藏寶閣”,她盯著桌案上匕首刻下的“道”字,補充道:“小賊並不識字,手腕的功夫欠缺力度,或許是浪跡江湖多年的少年。”
循著瑾梅刻畫的臉譜,珂玥的腦海中猛然浮現出那個總是屁顛顛走在白鬍子老頭身後,古靈精怪的男孩。
“會不會就是‘巫衛’曾舉全國之力緝捕的那個男孩呀。”珂玥想著想著,便脫口而出。
“他的名字叫初七,現在是姽媚身邊重要人物。”
“這麼說,盜玉璽的真正幕後人是姽媚。”
“那麼初七很可能向西奔崑崙玄空教,去追趕魔界人馬。”
“如果我們動作夠快,就能在半路截住他,奪下玉璽,還給梅姐完璧歸趙。不許再給什麼鈞堯將軍。”
“對,出城後若能尋找到他的足印,梅姐就不愁找到他。”
眾人是七嘴八舌順著線索逐步往下捋,發表著自己想法與思路,事情便漸漸地捋出了一些眉目。
……
眾人以假託之說辭別了鈞堯,直奔京城的東門。城中已是雜亂紛擾一片烏煙瘴氣的景象,在亂紛紛的哭喊人群中,有幾名士兵呵斥並推搡著兩個披枷戴鎖有嫌疑的年輕人,走在路的中間。
珂玥心中掠過一陣悲憫,“百姓苦啊,才出虎口,又入狼窩。”
禁衛軍以及京城捕快已經開始在城中挨家逐戶搜查有嫌疑的人。
眾人急匆匆到了東城門才發現城門緊閉,旁邊貼著醒目的告示:任何人不得進出。
城門樓上的守門校官,見有來人要出城,正要呵斥,近處再一瞧,驚出一身冷汗,認出是少公主瑾梅等一行人,慶幸自己沒有罵出口。絲毫不敢怠慢,急忙叩拜行禮,傳令開啟城門。
城門外靜靜的,除城門口的四個衛兵,在不見一個人影。滿地的枯葉敗草,一片荒涼。
眾人蹲下身用手輕輕拂去枯葉敗草,尋找著初七離去的足印,守城計程車兵看著他們莫名其妙的動作,互相竊笑著不解其意。
令眾人疑惑的是尋找了近一個時辰,也沒有找到初七出城的足印。
“難不成初七沒有出城?而是偷偷在城中躲藏起來。”瑾梅心中暗自想道。
多傑從包袱拿出“天池羅經儀盤”認真地佔卜一番。然後說道:“初七昨夜卯時天亮前已出城。方向確定不了。”
人走留跡,蛇過有聲,初七到底出城了沒有?
初七確實出城了。那為什麼沒有他的足印呢?
常言道“鼠走蛇竄各有各的道。”賊有賊的套路,江湖即有尋技追蹤之技,則必有反追蹤技法……初七是反穿著鞋走出城的。
……
初七盜了玉璽,在城中轉悠了半個時辰,只到天色矇矇亮,城門開啟。他才隨著三三兩兩的人們走出城門。
初七走在路上,想著自己在龍樓桌案留下自己的名號,心中甚是酸爽暗暗得意。
他不由想起師公。心中是襲過一陣悲涼,師公窮盡一生想在江湖揚名立萬,想要一個圓滿的晚年,可是到死也沒有一個名號。悄悄的生又悄悄的亡,此生何為?真如師公說的那樣,人生是向死而生的過程嗎?
“師公,我一定找機會,殺死仇家老刀,為您報仇雪恨。您若是投胎轉世,也該呱呱墜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