姽媚原本想著按著已知得線索尋找到媯坤,並非是件難事。最壞的打算就是費些銀兩贖回來。

可誰知?此事竟是波譎雲詭,一波三折。比預想的複雜困難了許多,完全出乎姽媚的意料之外。

據“耳目”白鬍子老頭線報,介紹的情況:媯坤被拐到灕江竹橋鎮後,被鎮上一對無兒無女夫婦收養,可在順線索找尋媯坤的準確下落,卻是猶如泥牛沉海,不知所蹤。

原來,收養媯坤的夫婦並非善類,收養過好幾個被拐的小女孩,都是以賣入青樓牟暴利為目的。

男人是整日遊手好閒,以賭為業。女人在本地有些名聲,人送綽號“巧嘴媒婆”。

夫妻兩人近期突然和收養的媯坤,在小鎮上消失得無影無蹤。

……

漓河兩岸的繁華景色和美麗的江南風光。並沒有讓姽媚的情緒好起來。

騎馬走在前面的是江南分支的教主——“清雲大師”,帶領著姽媚等一行眾人直奔竹橋鎮。

這支穿著雪域高原人衣服而略顯神秘的隊伍,引起不少路人的駐足注視與猜疑。

路上的行人較多,騎馬的,挑擔的,匆匆趕路的,弄得路面十分擁擠,儘管眾人騎著馬,腳程卻不是很快。

橫跨漓河上的是一座木質拱橋,橋身結構精巧,形式優美。當地人稱之為“虹橋”。

本不寬暢的橋面被出城而行的一頂轎子佔了大半,橋上是更加擁擠。

轎內坐著一位擦脂抹粉的婦人,轎頂裝飾著一些雜花野草。轎子後面跟隨著兩位佩刀漢子,騎著高頭大馬。

走在魔界人馬後面隨行的“耳目”白鬍子老頭,非常留意地看了一眼轎子裡婦人,發現婦人神色慌張,兩隻眼睛總是東張西望。婦人發覺有人在觀察她,向裡縮了一下腦袋,刻意迴避著他的眼神。

兩位佩刀漢子,統一的皂色小衣襟短打扮,外罩鯊魚皮甲,前胸有圓形青銅護甲,刻有一字“義”,十分的惹眼。青色的燈籠長褲,腳踏短筒繡花皮靴。

這身裝束並非官差武士,而更像是鏢局的鏢師,押鏢行走江湖,講究的就是個“義”字。

所謂:鏢行天下義當先。

既是鏢局押鏢,卻不見鏢局的鏢旗名號,不由讓白鬍子老頭感到有些奇怪。

那又會是什麼人,在如此繁華熱鬧的水陸樞紐,帶鏢局的人馬慌慌張張且神神秘秘出行呢?

這一切,不由得讓白鬍子老頭,心裡畫了一個問號。

……

在小鎮北郊的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

姽媚帶領人馬穿過一片柳林,總算找到收養媯坤夫婦的家,房內已是人去樓空,毫無有價值的線索。

江南分教主“清雲大師”想從鄰居口中探聽一些資訊,可是問過幾戶,都是神色慌張,諱莫如深不肯講半個字,鄰居婦人更是急衝衝怒氣地將他推出門外。

“清雲大師”感覺顏面掃地,臉色鐵青,氣得咬牙切齒,準備下令抓人燒房。逼他們開口。

姽媚見此情形,微蹙眉頭,但沒說話,揮手示意“清雲大師”退到房門旁邊等候。

只見姽媚笑盈盈推開門,沒有言語,手裡卻是一些散碎銀兩,拱手相送鄰居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