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咖俗稱網路咖啡廳。

在國外通常被稱為Netcafe,Internet Cafe;在國內,則被叫作網咖。

在西方早已流行多年的網咖,最初的角色與功能,主要是為商務人士,提供一個舒適又快速的上網環境。不過,當網咖飄洋過海來到國內以後,卻發展成以青少年為主要客戶群的網咖文化……

江寧一走進去,第一眼先看到寬闊的吧檯,特意安排在進出口處,這樣對於客戶來說會更加的方便,也防止漏單的情況。

裡面整體設計相呼應,體現網咖的運營特色。

天花板和地面為了將網咖裝修得更加的雅緻,頂部和地面進行必要的裝飾。

再加上精美的燈飾,體現出網咖的燈光效果和網咖的文化藝術氛圍。地面特意選擇精美的地磚,這樣既環保,又便於清潔。

看著不少工人來回忙碌,江寧倒是滿意點頭:“還弄的有模有樣,真是一分錢一分貨。”

“那是當然,花了那麼多錢能不好麼。”劉穎走了過來沒好氣:“我說大老闆,花那麼多錢在裝修,又劃分那麼多區域,還不如多買點好機子。”

她實在搞不清楚,要不是對方多出錢,自己肯定是不會答應這麼搞。

本來以為簡單裝修下就行,可這上下兩層接近四百平方,前前後後就要花了一百萬,要是連電腦的話,估計把自己賣了都賺不到這麼多錢。

“你難道不覺得這樣環境上網,心情會更好?”

沒有在意她的抱怨,江寧反而認真說道:“我們的定義是網咖,而網咖與網咖的區別,是規模不同網咖機器數量多,也是由電腦配置來決定收費。

網咖機位雖然少,但它包含其它服務。是以消費場景定義房型設計:休閒區、對戰區、情侶區、榻榻米、VIP等。”

環境很好,這是不可否認,但能賺更多錢,劉穎還是很懷疑:“只是我們周圍都是學生,你確定這樣真的能賺到錢麼?”

聽他那麼說,肯定收費要比普通網咖貴很多,便宜都沒人來,貴難道還會有人來?

“會的,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那種烏煙瘴氣的環境,而且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半夜電腦前面爬過一隻只蟑螂。”

江寧充滿自信說道:“早在網際網路剛興起的時候,網咖就應運而生,當時網咖作為網路消遣娛樂的場所,很受年輕人歡迎。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新技術不斷進步,網咖市場不斷萎縮。”

停頓補充:“那幾年你開網咖,沒少賺吧。”

都是自己人,劉穎也爽快點頭承認,確實沒有少賺,但是因為場地,也沒有多賺很多。

見她承認,江寧繼續說道:“是不是感覺去年就有很明顯差別,收入少了很多,來上網人也變少了。

其實不止你一個,外面還有不少網咖已經開始轉讓或關門,那些光線昏暗、環境不佳的傳統老舊網咖開始逐漸被市場淘汰。”

有點明白過來的劉穎問道:“所以你就想要換種形式?”

“嗯,可能現在網咖少,但是未來一定會是大勢所趨的。

所以與其讓別人先吃到肉,還不如我們先撕下一塊最大的。”

江寧認為與其等以後加盟別人做出改變,還不如自己先建立一個品牌。

隨著發展,電腦開始在家庭普及,人們也漸漸的不需要去網咖了。網咖的上座率直線下降,利潤來源減少,步入了微利甚至是虧損時代,很多網咖都在生死邊緣掙扎。

後面進入15年,具有複合型休閒娛樂功能的新型網咖經過大膽革新正步入正軌,網咖轉型升級已成為大勢所趨。可以看見的是,全國各地正掀起一股網咖熱潮。

還真沒想到對方有這種想法,劉穎不由感嘆:“嚯,小瞧你了,看來你不是不管事,而是這裡地方太小不夠你發揮。”

隨後又問道:“是不是說,你當這裡其實是個實驗點?”

要是對方真的這麼想,成功了一切都好說,可要是失敗?自己又不像他那麼有錢,不擔心才怪……

“說是也是,不過有些東西不可能一下子定那麼高。”

大方承認,江寧思索道:“我們開始價格肯定會比對面那家網咖高,但又不會高出太多,因為要高出太多,會直接拒絕更多抱著嘗試的客戶。

要有價格對比,也要有服務對比,這樣才能全面吸引到所有客戶群,總之慢慢來吧。”

現在才11年,完全有住夠時間發展,不會說一開始像後面網咖與網咖那麼明顯價格差,畢竟這些不能急於一時,想要改變就得溫水煮蛙。

他其實感覺網咖和網咖的區別,通俗點,對比就是外圍和200包夜的區別……

“額,你這說的……”

明明知道他也是在瞎說,可劉穎卻覺得好像還是有可能做成的,確實現在人不想以前了,是該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