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吃過早飯之後,父子二人一個向西一個向北出發了。

現實社會中,周卓很清楚邠州這個地方是產煤的,但是1000多年前的大唐王朝這個地方到底有沒有煤炭,他還真不清楚,需要進一步落實。

邠州距離長安有300多里路,清晨出發,一路快馬疾馳,踏著暮色周卓走進了邠州城。

這是一座位於兩山交界的城池,中間有一條河橫穿而過。

從南門進入之後,周卓在靠近城門的地方找了一個客棧安頓下來。

300多里路對今天的小汽車來說也就是幾個小時的事情,可是放在唐朝用馬車跑下來,那就是很累很累的事情了。

一路下來,周卓感到自己都快要散架了,屁股和腰疼得要命,面對這種情況只有一壺老酒還能解乏解渴。

唐朝成立之初規定天下百姓一天只吃早餐和正餐兩頓飯,一般情況下沒有晚餐這一說。

但是中國人善於變通,唐朝初年規定的事情,到了唐朝的中晚期這種制度就比較鬆弛了。

邠州地處偏僻,要求就沒有那麼嚴格了。只要客人願意,店主人也會冒險為他做晚餐的。

“店家,你們店裡有什麼拿手好菜說來我聽聽。”坐下之後,周卓對店掌櫃說道。

“在我們邠州最好吃的當然是羊肉了,客官打算要幾斤羊肉?”店掌櫃滿臉堆笑的說道。

“來三斤羊肉,再來兩個拿手好菜,另外再加一壺酒。”周卓對店掌櫃吩咐道。

“好的。”店掌櫃高興的答應道。

就在店掌櫃為他們做飯的時候,周卓有意識來到了後廚。他想看一看,這個也盛產煤炭著稱的地方的老百姓到底用什麼做飯取暖?

這一次沒有讓他失望。

當週卓來到後廚的時候,店掌櫃正在用燃煤煮羊肉。

一定要注意店掌櫃是在煮羊肉而不是炒羊肉,因為在南宋以前古人還沒有掌握炒菜技術,吃菜的方式主要是煮蒸烤。

周卓要想吃羊肉只能煮著吃。吃菜也一樣,煮熟之後用調料一放就可以上桌了。

“店家煮肉用的碳是從哪裡運來的?”進入後廚之後周卓問道。

“客官不是本地人吧?”店掌櫃一邊做飯一邊問道。

“我是從長安城來的。”

“怪不得呢。你們長安人大多用柴火取暖乾淨衛生還不傷人。我們這個地方就沒有那麼奢侈了,山上的樹木不多,只能用碳生火做飯了。”店掌櫃回答道。

“邠州幾十萬人用碳生火做飯一年下來要用不少的炭。你們到底從哪裡弄這麼多的碳呢?”這才是周卓想要問的。

“客官有所不知,我們這個地方其他東西沒有,但煤炭卻多的是,邠州城東邊50裡的地方遍地都是,只要人勤快,想撿多少有多少。”店掌櫃滿不在乎的說道。

聽他這意思邠州城東50裡就有煤礦。

“既然這裡有這麼多的煤炭,城裡沒人收購嗎?”

“哈哈哈,客人真是可笑,遍地都有的東西誰願意掏錢去收購?”

周卓明白了,原來大唐根本就沒有煤炭管理制度,沒有經營許可證,也不需要市場準入證,更沒有人把這個地方圈起來作為自己發財的資源。

只要老百姓自己願意去運送煤炭,官府才懶得去管。

再說了大唐時代的人口也沒有今天這麼多,加上交通運輸不方便,誰會願意把這裡的煤炭運送到長安城裡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