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長安城就是今天的西安市,在那個時候這座城市就擁有100多萬人。

100多萬人的城市,今天聽起來似乎沒有什麼,但是放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那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這麼跟你說吧,在當時世界上只有這一座城市擁有100多萬人的城市。

這絕對不是吹牛,但是現實。

當時,西方著名的城市君士坦丁堡只有30萬人,羅馬只有5萬人,今天時尚之都巴黎只有2.5萬多人。

回頭再看一看當時的長安,你就知道它有多麼的繁華,多麼的雄偉,多麼的壯觀。

100多萬人吶,放在當時可是3個君士坦丁堡,20個羅馬,40個巴黎。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現在該明白了吧,在1000多年的大唐時代,整個世界上只有一個超級大城市,那就是長安。

當週卓乘坐車架,一路向北走進這座世界級超級大城市的時候,作為現代人的他依然被這座城市一千多年的宏偉雄姿震驚到了。

眼前的這座城市規劃整齊,佈局合理,設施齊全,而且還呈現出了功能的多樣化。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不說,就當時長安城的排水設施就值得今天學習;更不用說人家的集貿市場、市政管理也是很先進的。

真的美不勝收,震驚中外。

當週卓的車架從啟廈門進入長安城的時候,他有意識估算了一下這個位置。

“這個位置應該就是今天的翠華路,我母校所在地呀!”周卓在心中暗自說道。

從起廈門進入長安城之後,車子一路向北駛入距離東市不遠的安邑坊。

唐代長安城居住情況實行坊裡制度,以東西14條大街,南北11條大街為基礎,將整個長安城劃分稱為108個坊裡和東西兩個市。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貧富差距,也就有高低貴賤,中國古代的長安城也一樣,有權的人居住在東邊,有錢的人居住在西邊,形成了“東貴西富”的大致局面。

周卓的爹是官員,屬於權貴一級的,當然要居住在東邊了。

可是東邊跟東邊也是有區別的,由於皇帝的宮殿在長安城的正北邊,於是乎靠近皇宮的東北方向居住的大多數是王爺公主以及有權勢的宦官;反觀東南方向大多數屬於周長貴一類的中下級官員。

話又說回來,周卓他爹僅僅是鳳翔府的同知,連個地市級一把手都不是,能夠在長安城裡買房子就已經很不錯了,要想居住靠近皇城的東北角,顯然沒有那個可能。

“少爺,到家了。”來到周府門前,管家大郎對周卓說道。

周卓跳下車,抬頭看著這座1000多年前的建築,“這就是我家呀,高門大院,雕樑畫棟,看來還不錯。要是這一次穿越成了一個乞丐,老子還得睡豬圈不成?”

剛剛走進門,就聽見屋子裡面傳來一個聲音,“你們兩個幹什麼去了,我都回來了這麼久,一個頂事的人都沒有。”

聲音蒼老而沙啞而且還顯得氣急敗壞。

在一個家裡能夠這麼大聲音說話的人一般只有一個,這個人一定是這個家裡的主人。

管家大郎看了一眼周卓,趕緊向屋裡跑去,邊跑邊說:“老爺,您回來了,千萬別生氣,氣壞了身子可該咋辦呢?”

我大唐的老爹竟然在這個時候回來了,我得看看他到底長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