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耽擱不要緊,日子一晃就又過去了幾個月。

顧秀才並不知道他的這個已經被驅逐出宗族的大兒子,此刻就在清水縣城大牢裡。身體養得差不多後,便跟顧方氏一道,張羅起小閨女顧琬的及笄禮,當然還得準備嫁妝。

等到了六月十六,花神娘娘誕顧琬行完了笈禮後,沒多久迎親的花轎便將顧琬接走了。那二進宅院裡,除了顧秀才跟顧方氏老兩口,便只剩下顧三哥一家三口,以及顧三丫。

若不是還有個白胖可愛的月兒陪伴,顧秀才跟顧方氏只怕都習慣不了。

顧秀才其實挺想回大灣河村的,只是想到家裡還有顧徐氏母子,若是回去就得帶上顧三丫,只怕三丫這個孫女多半又要被顧徐氏給折磨了,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自然也沒想著,顧承簡那個遠在凌昌府撫寧道的媳婦,就是貴人家那庶女李玫兒,會因為連著兩三個月沒收到自家男人的書信,咬牙決定帶著親生的幾個孩子南下尋親。

李玫兒雖說是知府小姐,安國公家的孫女,哪怕庶出,也不可能給顧承簡一個小小校尉當妾侍。可親生的倆閨女,連著最小的兒子到底不能不上族譜,要不然將來不好說親不說,顧昱這個寶貝兒子也沒法讀書考科舉。

這權貴人家的子孫,雖說的確能蒙祖蔭,不用參加舉試也能當官,但幷包括出嫁的閨女。何況,顧承簡後頭“迎娶”的這位,只是貴人家的庶女而已。

哪怕姨娘還算受寵,外祖家也有些權勢,也不可能犧牲自家孫輩,來照顧外孫女的兒子不是。

所以這趟南下也是李玫兒不得不前往的無奈之舉。

只是等到李玫兒帶著三個孩子緊趕慢趕,一路舟車勞頓,來到清水縣城這邊,花神娘娘誕過去沒幾天。李玫兒也沒來得及使人打聽,便聽到清水縣城周邊的百姓,都在議論即將嫁去泰安縣的顧家女兒,剛剛被皇帝佬兒封為正五品長樂縣君。

婚期定在八月初六,朝廷內務府還給備了一份看著挺豐厚的嫁妝。

因為顧琬是遠嫁,就在李玫兒在清水縣城臨時租住了一進宅院沒多久,那迎親的花轎出了清水縣城。

李玫兒此前就知道顧承簡那黑心的後孃顧方氏,給添了兩個弟弟一個妹妹。

得知這個被皇帝佬兒破格封為長樂縣君的新娘子,就是自家男人同父異母的妹妹顧五寶後,便讓人送了一份賀禮,並附上了拜帖。

按著李玫兒那脾氣,原本壓根沒想這般,誰讓顧琬現在已是正五品的長樂縣君了咧。感嘆顧琬這小丫頭運氣竟然這般好的同時,也不得不忍著脾氣,稍稍對顧家二老客氣些。

“老夫人,三夫人,李家送來了拜帖。”門房小廝將拜帖交給了管事婆子。管事婆子又將拜帖呈到顧方氏跟前時,杜娟正抱著自家白胖閨女月兒陪顧方氏說著話。

月兒的眉眼,隱隱跟顧琬有幾分相似,這讓因為顧琬出嫁心裡很不得勁的顧方氏,又有了新的寄託。現在幾乎每天都要跟小孫女互動個幾個時辰。

知道又有人送來了拜帖,大字不認識幾個的顧方氏便讓一旁的三兒媳杜娟幫著瞅瞅。

“李家?哪個李家?”顧方氏是一頭的霧水。

杜娟一目十行看清拜帖上的內容後,隱隱想到了什麼,便示意身邊的貼身侍女去請正在書房陪顧秀才做學問的顧三哥。

“老三媳婦,這人……”

“娘,媳婦若沒記錯,那個被爹……好像就是凌昌府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