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暗降(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曾想,還真讓程仕遠瞎貓遇到了死耗子,給蒙對了一半。
按著程仕遠當年的記憶,這會兒皇帝佬兒的身子骨應該一天不如一天了。因為沒兒子,立儲這事兒成為火燒眉毛的頭等大事。朝中除了那些中立保皇派外,剩下的大致分為兩派人。
一派是以吏部尚書為主,擁立梁滇王家的小世孫。這位梁滇王原是先帝最小的弟弟,當年因為尚在襁褓中,躲過了九王奪嫡,得以順利長大。那世孫今年滿打滿算不過五歲,機智聰敏,據說小小年紀便知道憂國憂民,很是體恤屬地百姓。
而之後的事實證明,小屁孩哪裡真知道多少憂國憂民,不過是耳濡目染,在家中長輩徐徐誘之下,說些模稜兩可的話,再經過三姑六婆的嘴,廣而傳之罷了。
所謂謠言,本該止於智者!
而程仕遠身為吏部尚書的乘龍快婿,自然也被迫成為梁滇王一派。
至於另一派支援的則是天光帝的兄長陳王嫡出的幼子,以右相為首。
這位陳王,自幼體弱多病,據說是孃胎裡帶來的胎毒,能磕磕絆絆地長大成人,甚至成親生子,也多虧是生在皇家,大把大把的名貴藥材小心調養的結果。
陳王自知體弱與皇位無緣,早在天光帝還未被冊封為太子時,便主動自請回封地,成了逍遙閒王。許是江南風水好,比起只有一位公主的天光帝,這些年陳王斷斷續續添了三個小子,五個閨女。那幼子便是繼王妃所生的遺腹子,過完今年臘八就將年滿十歲。
其實別看老姬家人丁不怎麼興旺,想選出個性情寬仁的成年繼承人,也並非沒合適的人選。偏偏不管是吏部尚書一派,還是以右相為首的那些,都齊刷刷地將目光停留在那些更好拿捏的稚子上。
如此一來可供選擇的,真心不多了。畢竟先帝藉著九王奪嫡,將他的幾個成年的兄弟都給一鍋端了。
為著誰能被立為太子,兩派人明爭暗鬥,隔三差五就有炮灰被對方拉下馬。那個已經改名換姓的紫鳶家族,便是其中一個。
程仕遠作為吏部尚書的乘龍快婿,首當其衝成為靶子,在之後的幾年裡,真沒少被針對。最後麼,自然是梁滇王一派取得了暫時性的勝利。
而這一世,帶著記憶的程仕遠為避免走老路,又被吏部尚書看中招為女婿,不僅沒考中狀元,更在瓊林宴上提早一步,跟身體康健的天光帝討來賜婚的聖旨。自然也就沒能成為梁滇王嫡系一派。
至於這次,前腳才從七品編修升了一級,後腳便入了朝中三方勢力的眼。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不,保皇派率先下黑手,將程仕遠從翰林院摘了出來。
程仕遠:我可謝謝你個喵喵的!
當然,這裡頭自然也有皇帝佬兒暗搓搓的橫插了一槓子。畢竟臨平縣距離那位陳王的江南封地並不遠,而此前有史料記載以來,臨平縣這周邊一帶,可從未有過地龍翻身。
自古皇帝多疑,尤其早已年過不惑,膝下依舊空空的天光帝,去年大病一場,險些沒能緩過勁後。一丁點兒的風吹草動,都能引來側目。
饒是程仕遠藉著上輩子的記憶,為人處事更周全,每次被天光帝召見,都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警覺,生怕招惹來殺身之禍。
現在程仕遠聽明白了高公公話中隱藏的意思,反而暗鬆了一口氣。
不就是想讓他去臨平縣當知縣嘛,那就去唄。說起來這臨平縣距離清水縣也不是很遠,或許……可以偷偷將他的小媳婦提前誘拐過去?
程仕遠摸了摸自己的下巴,開始盤算該如何不著痕跡地誘拐自家小媳婦。
因為著急著回京覆命,已經宣讀完聖旨的高公公將話帶到後,便沒準備繼續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