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百年海軍的異類(第1/2頁)
章節報錯
深藍,深藍,這是一種在後世才實現了的嚮往,但是在如今的日本,卻已經初現端倪……
“桂太郎,這個朱家還是讓安田先接觸著吧,看看能不能拉攏過來。”明治也是簡單的驚訝了一下,隨即定下了往後針對清國關東部分勢力的方案。
在明治天皇看來,人是會變的,會向著對自己有利的方面進行著改變,即使如今,朱家首次初現在了日本天皇的視野裡,但也僅僅是談論一下,僅此而已。
對於於幕府門閥,明治這個做過鬥爭的人,最有發言權。
自認為最清楚這類人的秉性,先接觸著,並不是什麼壞事兒。關東的戰爭潛力巨大,但是日本的戰爭潛力更大,現在選擇不與清國開戰,無外乎是有著更大的圖謀,僅此而已。
相比而言,併入朝鮮,這件事情更為重要。
“桂太郎,今年的海軍預算批了吧?”明治問起了其他的事情。
“批了,陛下,今年【河內號】應該在10月份下水了!”桂太郎記住了明治交代對待清國關東勢力的事情,回頭打算告訴安田善次郎,隨即說起了海軍戰列艦下水的事情,2萬噸級的日本國產戰列艦下水,對於日本海軍來說,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
在海軍的建設,有個百年海軍的建設理論,但是明顯日本,是個異類。
可能這就是島國的優勢,但是也有著幕府,這個倒臺的日本政府做出的努力,在明治維新前的十年中,一個名為薩摩藩的日本舊勢力已經從黑船事件中得到教訓,開始重視了海軍的建設。
這群日本精英,透過與荷蘭人的交流,獲得了被稱為“蘭學”的近代西方科學技術成果,在清廷打輸了鴉片戰爭之後,幕府這個被明治政府稱之為應該掃進歷史垃圾堆的政府,已經意識到了自己海防力量的羸弱。
透過與荷蘭人的溝通,獲得了一些近代的海防與海軍技術,甚至在黑船事件第二年之後,就國產造出了首艘19世紀早期標準的風帆戰艦。
“橫須賀海軍工廠不錯,【薩摩號】下水之後,就開始了【河內號】戰列艦的建造,往後這個級別的戰列艦,就叫河內級吧。”明治說道。
日本海軍的發展其實和英國人離不開關係,清國其實當年也是有著同樣的機會,在被英國人打進國門之後,為什麼出現了洋務運動呢,更應該是說是英國這個日不落帝國開始了自己的霸權主義。
一種古典式的,依託殖民地的資本主義霸權。英國是歐洲國家,其外交核心是與歐陸第二強國結盟,打壓最強的歐陸國家。
在十九世紀後半葉,與法國結盟,打壓俄國、德國是核心。
但是清國的北洋水師實在是拉跨,老妖婆太過自大,活生生把機會讓給了善於臥薪嚐膽的日本。
而河內級戰列艦,更是使用了英國的大部分技術,進行建造的戰兩萬噸級戰列艦,可以說是日本不斷攀登造船技術的一個里程碑。
“謝陛下賜名!”桂太郎趕忙說道。
“恩,聽說目前河內號的建造80%都是我們本國的技術?”
“是的,陛下,先前薩摩號戰列艦80%是英國人給予的技術和進口的零件,現在河內號也只有20%的零件從英國進口。”
“可喜可賀!將我這副字兒帶給海軍大臣!”
明治說著,將一份寫有“武運昌隆”的字兒遞給桂太郎,這四個字兒是嘉獎海軍的最高榮耀,起源於甲午海戰的勝利。
“恩!去吧,往後海軍這邊不要卡,相比於陸軍,我們最需要的還是海軍!”明治說道。
“是,陛下!”
日本第一艘國產戰列艦稱之為薩摩號,是明治向著薩摩藩致敬。有句話不是說,向著歷史最好的紀念便是創造歷史。而薩摩藩自己搞了一套比較獨立的海軍體系,可以說是日本海軍在明治維新到來前,已經完成了海軍近代化的學前班準備。
陸軍的長州系,海軍的薩摩系,可以說是日本近代軍事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明治時代的末期,日本近代海軍發展正式開始了彎道超車。如果中二一點,此時的明治天皇從自己的技能中正式掏出秘技——秋名山·下水道過彎。
從河內級戰列艦入列,往後的日本海軍一副蓬勃發展的架勢,直至1922年《華盛頓條約》對日本的海軍船隻數量進行了約束。但那時,日本海軍已然成長為世界第三,僅僅排在美國,英國之後。
……
冰城,天空中烏雲密佈,下著綿綿細雨。
朱傳文在奉天朝著小日本發了一通火,放下豪言之後,也就匆匆又趕回了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