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特色麵食
章節報錯
“到山西旅遊不嘗麵食,就等於沒到山西。”山西面食文化傳統,獨樹一幟,又博採眾長,故海內外早有“世介面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的說法。
東到娘子關,西到黃河邊,南到風陵渡,北到雁門關,一般家庭婦女都能以麵食為原料加工數種麵食;許多山西漢子有時在客人面前也會顯露一手面食“絕”活呢。
嘗一嘗山西的麵食,一飽口福。
麵條的引進把遊牧文化對於麵粉的地一塑造——麵包,拓寬到一個新的領域,就像西方人說的,既多了一種吃的方法,又解決了麵粉的儲存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當今的義大利不僅成為空心面的出口國,而且向我們大量出口生產麵條的成套裝置,看來,我們的“擀麵杖”面臨的現實是何等嚴峻。
麵食名稱推陳出新,因時因地而異,俗話說嬌兒寵稱多,麵食眾多的稱謂與名堂,正說明山西人對它的重視和喜愛。相比於南方對米的熱衷,山西人對面食同樣狂熱。
西面食種類繁多,一般家庭主婦能用小麥粉、高粱面、豆麵、蕎麵、莜麵做幾十種,如刀削麵、拉麵、圪培面、推窩窩、灌腸等。到了廚師手裡,更被做的花樣翻新,目不暇接,達到了一面百樣,一面百味的境界。
據查,麵食在山西按照製作工藝來講,可分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製麵食三大類,有據可查的麵食在山西就有280種之多。
其他如大拉麵、刀撥面、撥魚、剔尖、餄餎、貓耳朵、蒸、煎、烤、炒、燴、煨、炸、爛、貼、攤、拌、蘸、燒等多種,名目繁多,讓人目不暇接。
山西面食種類繁多,陳養勢獨愛刀削麵。
山西的刀削麵名揚海內外,被譽為我國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家庭主婦們托起揉好的麵糰,站好優美的姿勢,飛刀之下麵條如流星落地,魚跳龍門,削出的麵條又細、又薄、又長。山西刀削麵內虛、外筋、柔軟、光滑,深受人們喜愛。
刀削麵同北京的打滷麵、山東的伊府麵、河南的魚焙面、四川的擔擔麵,同稱為中國五大面食名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關於刀削麵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蒙古韃靼侵佔中原後,建立元朝。為防止“漢人”造反起義,他們將家家戶戶的金屬全部沒收,並規定10戶用廚刀一把,切菜做飯輪流使用,用後再交回韃靼保管。
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後,讓老漢去取刀,結果刀被別人取走,老漢只好返回。在出韃靼的大門時,老漢的腳被一塊薄鐵皮碰了一下,他順手撿起來揣在懷裡。回家後,鍋開得直響,全家人等刀切面條吃,可是刀沒取回來,老漢急得團團轉,忽然想起懷裡的鐵皮,就取出來說:就用這個鐵皮切面吧!
老婆婆一看,鐵皮薄而軟,嘟囔著說:“這樣軟的東西怎能切面條?”老漢氣憤地說:“切不動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婆,她把麵糰放在一塊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鐵片,站在開水鍋邊“砍”面,一片片面葉落入鍋內,煮熟後撈到碗裡,澆上滷汁讓老漢先吃,老漢邊吃邊說:“好得很,好得很,以後不用再去取廚刀切面了。”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晉中大地。
後來,“鳳陽”出了朱皇帝(朱元璋)統一了中國,建立明朝,這種“砍面”流傳於社會小攤販,又經過多次改革,演變為現在的刀削麵。刀削麵柔中有硬,軟中有韌,澆滷、或炒或涼拌,均有獨特風味。傳統的操作方法是一手託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開水鍋裡,其要訣是:“刀不離面,面不離刀,胳膊直硬手平,手端一條線,一稜趕一稜,平刀是扁條,彎刀是三稜。”要說吃了刀削麵是飽了口福,那麼觀看刀削麵則飽了眼福。
1985年山西財貿系統在太原技術比武時,飲食行業的削麵高手每分鐘削118刀,每小時可削25公斤麵粉的溼麵糰,看得人眼花繚亂。
有順口溜贊曰:“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做刀砍面先用面、水5∶3的比例和好面(水溫為冬熱、夏涼、春秋溫),然後用溼布蓋住,醒20分鐘。
把醒好的麵糰揉成橢圓形面塊放在面案上,左臂託案,右手拿砍面刀(砍面刀是一種特製帶把的刀,刀長40厘米左右,刀寬6厘米左右,刀片很薄,刀的重量輕),用右手的四指握住刀把,用小拇指頂住刀柄頭,砍面時先從面塊的裡端開刀,第二刀接前部刀口,用前挑後砍的方式砍下一根根長約30厘米的麵條下入鍋。
普通刀削麵做法是,先用面、水2∶1的比例和好面。將面加水打成面穗後揉成麵糰,然後用溼布矇住,醒半小時後揉勻、揉軟、揉光,揉成圓柱形後就可以削了。左手托住和好的面塊,削時由右至左一刀接一刀向前削入沸水鍋中。
注意出力要平,用力要勻,這樣削出的面葉兒,一葉連一葉,恰似流星趕月,在空中劃出一道弧形白線,面葉落入湯鍋,湯滾面翻,又像銀魚戲水,煞是好看,熟練的廚師,每分鐘能削一百多刀,每條面葉的長度,恰好都是六寸。
麵館不大,百十平方,一家幾口人齊上陣!端面上來的應該是主家的兒媳婦,老漢和青年男人則是在後廚忙活著煮麵。年級稍大的阿姨則是忙著收拾碗筷及桌面殘渣。一家人其樂融融,累在其中,樂在其中。
陳養勢再次重生,除了好好生活外,好好玩耍外,更是要將中國的美食品嚐個遍!一碗熱騰騰地面條被年輕俊俏的兒媳婦端了上來。拿筷子拌勻了濃厚湯汁,筷子熟練地挑起一筷子面,吸溜一口入了陳養勢的嘴巴,再配上一口蒜,舒坦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