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縣一高高三的學生,便如同打了雞血一般早早起床,洗漱完畢吃完早餐,就等著帶隊老師一聲令下,全體師生開赴目的地函谷關:

函谷關

函谷關位於平原省三城市金城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依《後漢書·郡國志》所載:“谷城”瀍水出,有函谷關。

谷城隸屬河南尹轄治,遺址應在今洛陽市西北磁澗鎮柴灣村附近,而東漢時的函谷關應在今新安東3.5公里處。),距三城市約75公里,地處“長安古道”,緊靠黃河岸邊。

因關在峽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古人王氏曰:自靈寶以西今河南靈寶縣、潼關以東,皆曰桃林。自崤山以西崤山,見河南名山三崤、潼津以南,通稱函谷。

古代處於洛陽至西安故道中間的崤山至潼關段多在澗谷之中,深險如函,古稱函谷。戰國時秦惠文王從魏國手中奪取崤函之地,

在此設定函谷關。此關關城東西長7.5公里、古道僅容一車通行,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公元前241年,楚、趙、魏、韓、衛諸國合縱攻秦,至此敗還。

此處有令尹望氣臺、孟嘗君雞鳴臺,老子著《道德經》的太初宮等,太初宮已經成為國內外信仰者祭奠老子的重要場所。92年,金城市政府按照原古關圖形,投資重建了關樓。這裡已成為知名旅遊景點。

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

始建於西周,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之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周慎靚王三年,楚懷王舉六國之師伐秦,秦依函谷天險,使六國軍隊“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秦始皇六年,楚、趙、衛等五國軍隊犯秦,“至函谷,皆敗走”。“劉邦守關拒項羽”,“安史之亂”的唐軍與叛軍的“桃林大戰”,1944年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的“函谷關大戰”,都是在這裡進行的。

函谷關不僅是一處軍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與西北地區文化、經濟交流的要點。

圍繞著這座重關名城流傳著“紫氣東來”、“雞鳴狗盜”、“公孫白馬”、“玄宗改元”等歷史故事和傳說。

唐太宗、唐玄宗、司馬遷、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馬光等歷史名人志士臨關吟詩作賦,流傳至今的有100餘篇。

......

在大巴車上,一名高三常姓語文老師,為陳養勢所在的大巴講解著函谷關的由來和歷史典故,其他車次有沒有老師講解這不清楚。

到達目的地後,同學們被分散開了,以班為集體排隊觀賞者景色。

眾人先是到了函谷廣場前老子廣場前,我們進行了集體參拜儀式和《道德經》選篇誦讀。參拜儀式,師生虔誠肅穆,集體誦讀,高亢震撼!

彷彿每個人都置身其中,場面煞是蔚為壯觀。

......

在函谷關景區內吃過午飯,常姓帶隊老師宣佈解散自由活動。同學們三三兩兩結伴而行。劉默然則是來到陳養勢身邊吐槽道:“都來過無數次了,有啥來頭”。

“你是隻要不在學校去哪都行”李夢然嘲諷道。

隨即劉默然便和李夢然打鬧到了一起。

不多時,陳養勢便看到文瀾獨自一人,沿著河堤岸邊欣賞著沿河種植的桃花。此時雖還未到真正的暖春時節,但桃花也是開的很美。

瞧!那人站在桃花林中

笑面如花

瞧得桃花仙子都羞紅了面

景中有人

人中游景

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