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韓國普通年輕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按照他們的理論就是,反正房子也買不起,與其省吃儉用的活得那麼辛苦,還不如好好地活在當下,享受當下的每一秒。
至於以後,那就是以後的事情。所以,在韓國,你看見一些打扮的光鮮亮麗的年輕人,未必就是出身於社會中上階級的富裕家庭。
這大機率的實際情況和看到的表象是完全呈現出相反的狀態。他們當中不乏租住在十平方米不到的半地下室或者地下室裡面。不但如此,還欠著一屁股的債。”
石原正雄沒有反駁,表示了一種預設。他又不是不清楚,韓國家庭的負債率位居全世界第一位。
韓國家庭的債務總量比GDP還要高,算是首位超過了100%的國家。若是家庭債務超過了85%,就已經非常危險。
稍微出現一點突發狀況,便能夠出現破產的局面。何況韓國的家庭平均債務竟然還高達了104%。
所以,韓國國內每隔十年就會爆發一次債務危機或者金融危機,也就變得完完全全地合情合理了。
韓國普通年輕人越發看不到希望,越發就容易走極端。二十年之後,韓國變成第一個出生率首次跌破1%的國家,也就同樣不奇怪了。
韓國社會出現一個新詞叫“三拋世代”,指的是那些因為生活艱辛而放棄戀愛,結婚和生育的年輕一代。
極端一些的,還有“五拋世代”的說法,就是除了放棄戀愛,結婚和生育之外,還放棄了人際關係和購房的年輕一代。
更極端一些的,還有放棄就業和夢想的“七拋世代”,以及“N拋世代”。這都是在反應韓國社會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年輕人普遍感覺前景暗淡。
與之相對,韓國普通年輕女性的要求反倒不是在降低,而是還越來越高。她們往往不是想著透過嫁人來改變命運,實現社會階層的跨越,就是信奉極端女權,大搞男女對立,總覺得韓國普通男人就是一群廢物,根本就配不上自己(最近的韓國第20屆總統大選結果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樸藝林同樣對日本普通年輕人充滿了好奇道:“難道,日本普通年輕人不是像韓國普通年輕人一樣嗎?”
石原正雄平靜道:“實事求是的說,整個日本的社會環境還是要好過韓國。不管怎麼說,日本還算是一個老牌子的工業國家,家底子厚。
日本普通年輕人並不太追求買房買車,以及買奢侈品。至於談戀愛,他們本著隨緣。即便結了婚,也越來越多的年輕夫妻家庭是處於一種無性生活。
他們當中還有一部分人是乾脆直接選擇了躺平的生活。只要沒有什麼慾望,在便利店打打工,還是完全能夠保證一個人基本的生存開銷。
東京都便利店的時薪也有九百日元左右,要是上夜班,還能夠更多些,每天工作八小時,賺個七千日元左右是根本沒有問題。
一週工作五天,那就是三萬五千日元。一個月算四周,怎麼著也至少有十四萬日元到手。
如果他們還有一部分閒錢,也會投入到各自的愛好當中去。這其中就集中在二次元的世界。”
第423章 韓國普通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