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閒階級本是一個經濟學名詞,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得有資產,不需要擁有固定職業,生活休閒以社交娛樂為主的階級。

你不是和我說過你們喝下午茶所要的點心什麼的,更多就是一種裝飾作用。這就是典型有閒階級的一種優越感體現。”

石原正雄笑了起來的同時,不無在腦袋裡面就蹦出了後世的“上海名媛”。假名媛們喝下午茶是假,拍照發朋友圈是真。

一個高階的下午茶,還需要N個人一起拼單拍照,不能夠吃。有“大聰明”說是炒作出來的假新聞。類似這樣的事情不是最早起源於上海才有。

據自己所知,英國,美國早就有了。唯一不同的就是別人不是發在微信的朋友圈裡面,而是發在推特,臉書,line等社交平臺上面。

說白了,還是別人玩兒剩下的。事實上,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的RB功能手機已經很牛逼,走在了這一個領域的尖端。

RB還有著自己特有的網路制式。什麼手機彩屏,上網,拍照,玩遊戲,和旋鈴聲,公交車付費等等可謂是應有盡有。連二維碼都是RB人發明的。

他記得很清楚,自己前一世是在2002年進入大學的時候,能夠用得起手機的別說大學生,即便是社會上的工薪族當中,也是少數派。

這用的還是藍色畫面的黑白機。自己用的手機SIM卡就是移動的神州行。移動網內發一條簡訊都要一毛錢,而移動發聯通就是一毛五。

那個時候,大學生每月普遍的生活費就三百元。還別嫌少,好些下崗工人連一半的失業金都不能夠按時領取到。大學生當中只有每月幾十元生活費的貧困生是大有人在。

工藤若菜當然不會知道他當下腦袋裡面想著的這些事情。她只是陷入進了一陣沉思當中去。自己又不是沒有過個窮日子。

她的原生家庭就是一個貧困家庭。後來,自己有了女兒美月,又是靠她一個人獨立撫養,過的生活也照樣是窮日子。

二十多年來,她早已經習慣了。準確的說,早已經麻木,原本以為生活的本來面目就是這麼一個樣子。

現在看來,是自己大錯特錯了。生活原來可以這麼的美好,而美好的讓自己都覺得時間多,不得不去做一些無聊的事情來打發一天當中多餘的時間。

“我還是沒有完全適應我現在的新生活方式。”工藤若菜有感而發道。

“慢慢來,不著急。你總一天會完全適應當下這樣的一種生活方式。”石原正雄笑著道。

“這不是被迫,而是有了好的選擇。”工藤若菜根本就不需要再去操心賺錢養家的事情道。

“你當前所擁有的這樣一種生活方式可是絕大部分人追求一輩子都未必會有的理想生活狀態。”石原正雄平靜道。

“我知道。”工藤若菜認真的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