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可憐見,林子初那狗東西終於回來了!(第1/4頁)
章節報錯
國之大事,在戎與祀。
數千年的華夏文明,向來是把祭祀和戰爭放在同等位置上的。
這裡面的祭祀,是對天地的祈禱,也是對神靈的祈求,但最重要的……還是對先祖的供奉。
華夏百姓最是注重這些,講究得是祀時香火不絕。就算窮困潦倒,生無安處,也不能斷了祖先的供奉。
並由此衍生出了一種很接近於天生的情感,那就是落葉歸根,薪火相傳。
傳承的是名姓,也是精神,更是文化底蘊,生存的意義。
存續者,人之首重也!
可自董卓為了遷都長安,便開始大量擄掠雒陽財富。若只是搶奪別人手中的財富也就罷了,誰曾想這傢伙連死人也沒放過。
歷代天子的陵墓,董卓倒是沒動,可是那些王公貴族的墳墓,全都被掘之一空,取走裡面的陪葬品後,便把屍骨扔在一旁,不再理會。
可憐那些王公貴族,生前或權勢滔天,或聲勢煊赫,或為國朝鞠躬盡瘁……箇中亦不乏天驕人傑。他們活著的時候,輔佐天子治理天下,青史留名。
誰曾想死後,卻被董卓偷了家。
除此之外,宮內的宗廟社稷,也被董卓洗劫一空,裡面大漢歷代天子的牌位塑像被毀壞,值錢的東西全都被拿走,甚至連殿前長明燈的燈臺都沒放過。
劉備率軍入雒後,發現瞭如此慘狀。望見祖宗牌位都遭此劫難,劉備放聲大哭一陣後,便命人修繕宗廟,以太牢之禮祭祀了一番。
但終究是倉促之間,也只能簡單修繕一番。等袁術率大軍到來時,也聽聞了此事,便召集諸侯商議此事。
畢竟他現在身為聯軍盟主,自然是漢臣,又豈能放任宗廟如此慘狀。
一番商議後,大軍雖駐紮在城外,卻派出了一些人馬,去城中修繕宗廟,輔正歷代天子牌位。
而負責此事之人,正是孫堅。
後逢大疫,修繕的工作進展便慢了一些,不過好歹還是趕在雪落後的數日,終於將宗廟修繕完成。
孫堅又鄭重祭祀了一番後,這才帶著兒子孫策返回大營,準備向袁術覆命。
“煌煌四百載大漢,卻被董卓搞成了此等模樣……”
孫堅跨在馬上,望著路上被風雪半掩埋的屍骨,腦中又回想起未修繕之前,宗廟那破敗的模樣,不禁幽幽一嘆。
“董賊……縱百死也難贖其罪!”
孫堅少年時,其勇猛之名便傳遍鄉里,後來當上了縣中小吏。先是緝盜剿匪,後轉任為地方將領,一路征討叛亂,平定邊患,又征討黃巾。
仔細算算,已有近二十年的時間了。
孫堅早已習慣了身為漢臣的生活,也習慣了在大漢軍旗下奮勇拼殺,建功立業。
二十年的時間,多少大風大浪都過來了,就算是當年的黃巾之亂,聲勢如滔天一般,也沒能危急大漢的統治地位。可誰知偏偏在一年之內,被一個西涼武夫給弄成了這個模樣。
一念及此,孫堅心中便五味雜陳,說不出是什麼滋味。
遙想當年,孫堅隨司空張溫去西北平亂。在漫天的風沙中,孫堅帶領部下,殺得涼州賊子人仰馬翻,好不痛快!
可如今,連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張溫,也早已慘死在董卓刀下……
“唉……”
腦中思緒百轉千回,最終卻只化為一聲長嘆,迴盪在皚皚白雪覆蓋的天地間。
難道這大漢國祚,真的已經走到了盡頭?
旁邊的少年孫策,顯然不明白父親對大漢宗廟的情感,見父親不住地搖頭嘆息,頓時有些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