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郭嘉的提議,劉備沒說可行,也沒有嚴詞拒絕,而是完全當成一個笑話來聽,甚至都沒有認真思量成敗,就勸郭嘉慎言。

見劉備如此態度,郭嘉頓時明白,用借瘟疫滅殺諸侯這招是行不通了。

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郭嘉再次拱手道:“主公,諸侯可以先擱置不議,但有一人,現在卻不得不除。”

“何人?”劉備有些好奇道。

郭嘉笑了,口中說出了一個名字:“劉岱,劉公山。”

“為何?”劉備不解道,“劉公山身為宗室,與某同宗同源,更是當今兗州刺史,無有天子詔令,誰敢輕言除之?奉孝可莫要胡言亂語。”

對於劉岱牆頭草一般的表現,劉備也很不滿意,但最多以後不與其來往便是,萬沒有要除掉其人的心思。

郭嘉解釋道:“主公容稟,觀此次討董,他劉公山身為宗室,又是兗州刺史,卻態度曖昧,出兵不出力,反倒有擁兵自重之嫌。不思報國討賊,是為不忠!

年初時,主公曾贈與他兵馬數千,使他穩坐刺史之位,後又助他征討泰山賊寇。可其人卻在會盟時搖擺不定,是為不義。

更何況軍中有流言傳出,他劉公山早就暗中勾結了董賊,欲出聯軍其後,意圖不軌。只是董賊伏誅,劉公山還沒來得及行動而已。”

可憐的董先生,就算死了,還又被郭嘉拉出來當靶子,狠狠鞭屍了一回。

聽完郭嘉的話,劉備的臉色頓時變了。

前兩條還無所謂,最多證明劉岱其人品性拙劣,不足相交而已。

眼下天下局勢錯綜複雜,人人自顧不暇。劉備雖忠心漢室,卻不會用這般嚴格的底線去要求別人,哪怕出身宗室的劉岱也一樣。

在劉備看來,只要你不明著扯旗造反,圖謀不軌,哪怕是對天子詔令陽奉陰違,劉備都忍了,畢竟時局如此。在他的預想中,等自己掃平天下,匡正漢室後,那些搖擺不定者,自然會重新俯首,再為大漢忠臣。

論跡不論心,真要論心,這天下恐怕沒幾個真正的漢室忠臣。

但最後一條可不一樣,勾結董卓,這完全就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已經超出了底線。董卓是國賊,那與董卓勾結者,自然也是國賊。

所以劉備面色嚴肅道:“奉孝,這話可不能亂說,你可有證據?”

郭嘉趕緊搖了搖頭道:“沒有。”

“沒有?那此事便不必再說。”

郭嘉又開口道:“主公,嘉並無證據,但子初處,卻有確鑿證據。”

大概是被林朝賣得次數多了些,此刻把鍋背到林朝身上,郭嘉臉不紅,心不跳,說得那叫一個流暢。

至於劉備找林朝對峙?

那就更好了,因為除掉劉岱便是林朝的意思,只是郭嘉代為表達而已。

“此言當真?”

劉備頓時瞪大了眼睛,開口問道。

子初有證據,卻為何從沒有與某說過?

“不敢欺瞞主公,子初手中確實有證據。”郭嘉笑道,“數月之前,子初入雒,誅殺董賊,曾從董賊處搜出書信一封,正是劉公山寫給董賊的。其間極盡諂媚之詞,令人觀之作嘔,所以不便與主公複述。”

劉備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畢竟劉岱身為宗室,這個出身使得他是天生的漢室支持者。

與董卓合謀推翻姓劉的,他劉岱能有什麼好處?

這不符合邏輯!

可才需要邏輯,現實只講效率。

在原本歷史上,劉曄本為漢室宗親,卻是曹魏系堅定的支持者,這上哪說理去?

見郭嘉言之鑿鑿,又拉出了林朝作證,劉備便有些猶豫了。

難道劉公山真的……暗中勾結董卓?

一旦心中冒出這個念頭後,就又想到劉岱一直以來的所作所為,便更加相信了郭嘉的話。

劉備的神色變化,被郭嘉盡收眼底,眼看有了鬆動的跡象,便趁熱打鐵道:“主公,還有一點尤為關鍵。”

說罷,在劉備疑惑的目光中,郭嘉開啟了從林朝那蹭來的地圖,指著地圖上青州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