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郭嘉滿口答應,並保證會對善待楊修。

望著二人離去的背影,林朝嘴角也露出了一絲笑容。

涅陽之行,也該告一段落了。只是不知這兩日張機思考得怎麼樣了,願不願意跟自己去徐州。還有黃忠那邊,也該到了收網的時候了。

林朝本打算過兩日再去拜訪張機一趟,可在郭嘉離開的第二天,張機卻主動上門了。

對此,林朝頗感意外,卻也以禮接待了張機。

廳堂之中,張機命家僕將禮物呈上後,便極為鄭重地衝林朝拱手道:“拜見林侯!”

“張縣丞不必多禮,請入座。”

林朝揮袖笑道,同時一指旁邊的座位。

張機不善言辭,兩人客套了幾句後,他便直接說出了來意。

“前幾日林侯之言,在下銘記於心,經過這幾日的思索,在下胸中有一疑問,不吐不快,這才冒昧登門拜訪,還請林侯勿怪。”

林朝笑道:“張縣丞有言,不妨直說,又何必如此客氣。”

聞言,張機點了點頭,繼而拱手道:“林侯召在下前往徐州,可是想大興醫道?”

“這是自然。”林朝點頭道。

張機繼續拱手道:“林侯身為濟世大才,為何會如此執著於岐黃小道,在下實在有些不解。”

醫術的學習條件頗為苛刻,學起來也很困難,收益又小,所以張機想不通林朝為什麼想請自己去徐州開門收徒。

難道真如他所言,想以醫道佈施蒼生?

“岐黃之術可不是小道,張縣丞何必妄自菲薄。”

林朝搖頭笑道,同時將早就準備好的紙張遞了過去。

“這是……”

張機有些疑惑地接過,只見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字。

可當他看到上面的內容時,整個人頓時怔住了。

這上面的文字居然記載了,自孝桓帝以來這數十年間的疫病爆發的情況,以及造成的影響,死亡人數的大略統計,全都燒錄於上。

張機看了半天,眼中已滿是駭然之色,又抬頭看了看面帶微笑的林朝,心中的欽佩無以言表。

按理說,這些記載都是後世史官的活,可林朝卻專門將這幾十年爆發瘟疫的具體時間,地點等都謄寫了下來,以作為後面建立醫療體系的參考,足可見其下了功夫。

也正印證了他那句話,岐黃之術,非小道!

至少在林朝眼中,沒有什麼比一個健全的醫療體系更重要了。

張機的震驚被林朝盡收眼底,他繼續開口說道:“張縣丞,你手中之物,可是某調集了諸多人力物力,方才探究而得,可謂是殊為不易。”

聞言,張機點了點頭,深以為然。

這個時代沒有搜尋引擎的存在,很多資訊想要知道,必須得實地探訪,甚至多番考證。這就是為什麼修史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動輒數十年才能成書的原因。

究其根源,還是資訊獲取的難度較大。

而林朝也不例外,這兩年之間,他給校事府下了一個命令,那就是在執行任務之餘,每到一地便探訪當地的地形,氣候,疫病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