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機身為涅陽縣丞,縱然看不慣官場風氣,卻也算得上勤懇任事,從不荒廢自己的職責。也正因如此,縱然他再喜歡治病救人,也不能每日問診。

不過去歲開始,張機將坐堂的時間從每月一次改成了每月兩次,逢初一十五各一次,從日出開始,至日落結束。

一個月兩次出勤,若放在後世非但拿不了全勤獎,反而還要被老闆掃地出門。

可這是漢末,一個良醫難求的時代,再說人家的本職工作也並非如此,因此就算一月兩次,也使得張機在民間頗有聲望。

更何況張濟問診從不收錢,只開藥方而已,讓前來問診之人自去尋藥或是買藥,這就更加能體現他的仁德。

林朝等人在驛站休息了一晚後,第二日索性出來閒逛,反正明日才是張機問診的日子,眼下也是閒來無事。

至於林朝明明手持天子詔書,為何卻一定要等到張機坐堂問診的時候才登門拜訪。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釋,那就是林朝想看看傳說中的醫聖,到底是不是真正的仁心仁術。

歷史記載這玩意多半都是真的,但絕不可能全部是真。

而眼下徐州需要一位真正有大毅力,大智慧,大仁義之人來主持建立整個醫療體系。張機的醫術可以不是當世最強,但他那顆仁心必須是真的。

關於醫療體系這方面,林朝不想出半點叉子,所以還要親自考察一番張機的品性。畢竟來都來了,也不在乎多等兩日。

涅陽城中的大街上,林朝與賈詡、郭嘉、沮授三人便裝結伴而行,身旁太史慈帶著十多名偽裝成家僕的精銳相隨。

涅陽雖是大縣,但人口不過數萬而已,城中自然稱不上繁華,最多是熱鬧一些。

只是林朝等人一路走來,卻發現城中百姓生活也還算過得去,並沒有多少流民,也不像別處見到的百姓大多面有菜色,多是行色匆匆的模樣。

這都得益於涅陽地處南陽郡的中樞要地,南北交通頗為便利,因而百姓生活才能略微富足一些。

畢竟南陽郡地處平原,又是荊州與豫州的交界之地,人口、財富、糧食重鎮。不然,袁術也不會選擇此地作為大本營。

林朝一行人邊走邊談,一路從驛站走到了集市之中,望見往來的商販,以及那叫賣的吆喝聲,頓時一股人間煙火的氣息撲面而來。

望著眼前的熙熙攘攘,一旁的沮授不禁感嘆道:“南陽真乃富碩之地!”

郭嘉笑道:“這是自然,若是此南都之地都民不聊生,那我大漢可真就半點希望也沒了。”

作為光武龍興之地,南陽郡不知從何時起,便有了一個南都的稱號。既然是南都,那就肯定要多家建設,因此南陽郡歷東漢這一百多年開發,不僅版圖很大,而且人口眾多,成了大漢第一等大郡。

而且南陽之富碩,足可稱的上是大漢之首。

若把當今都城雒陽比作後世的帝都,那南陽的地位幾乎可以與魔都相媲美,是整個大漢的經濟中心。

後來諸葛亮在隆中對裡對劉備說,若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這其中的宛,便是代指南陽。

連諸葛亮都將之與雒陽並列,足可見南陽郡在漢末的地位。

袁術選這裡作為開局,那可真是如同上了高速公路一般!

聽了郭嘉的話,沮授先是一笑,繼而搖了搖頭嘆息道:“只可惜,此處之富足只是虛妄,終究不堪一擊。”

這句話頓時引起了林朝的興趣,他開口問道:“公與此言何解?”

沮授正色答道:“子初何必明知故問,眼下中原遍地狼煙廝殺,許多地方百姓皆易子而食。而眼下南陽之地卻如此富足,這不是虛妄是什麼?”

聞言,林朝思索片刻,此明白了沮授的意思。

他是說以現如今天下的形勢,南陽早該陷入戰火之中。就算現在沒有,不久後也將狼煙四起。

屆時,眼前的熱鬧景象絕對會被打破。兵災過後,南陽便會如滿地殘花一般碾落成泥。

沮授素有遠見,這番話也是發自內心,只是不知他是嘆息眼前的景象,還是痛惜以後的悽慘。

“其實公與也不必過於感傷。”林朝開口笑道,“大勢如此,非你我所能動搖。這注定會到來的狼煙,亦非一時之禍。有道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歷朝歷代,皆是如此。”

林朝的話,也算是老生常談的論調了。聽起來高深有理,但實際不過是萬金油之類的糊弄人的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