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下南陽(第1/3頁)
章節報錯
袁術說的這番話,其實正是他心中的真實想法。
早在討董之初,袁術便已經有了定計,此行就是為了誅殺董卓,然後自己取而代之,繼而收拾權柄,統攝天下。
最後,他準備效仿先賢,以禪讓的形勢使自己登上帝位。
而事態的後續發展也沒有讓他失望,在劉備的幫助下,自己順利登上盟主之位,聲勢一時無兩。可惜到了最後,結局卻出乎了他的意料。
誅殺董卓的功勞被別人搶了不說,己方陣營中也總有人陽奉陰違。
自己才只是登上盟主之位而已,明裡暗裡就已經有很多人不服,尤其以那庶子家奴為甚。若自己真的取董卓而代之,還不知有多少人不願意呢。
甚至再來一次諸侯討袁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在來的路上,袁術改了主意,不再想著迎奉天子,或者說他明白天子不能碰,至少現在不能碰。
於是他打算討些好處後,就率軍返回南陽安心發展,逐步蠶食淮陽等地,甚至繼續向南發展,拿下荊州,揚州,最後等攢足了實力後,再一統天下,大興袁氏!
但是聽劉備的意思,居然不打算去奪回天子!
不迎回天子,如何討要封賞?
這可不行!
面對滿臉嘆息的袁術,劉備笑道:“就算此次遷都乃董賊倒行逆施,但如今國賊已除,是否繼續遷都,總要面見天子,聆聽上意。身為人臣者,又豈能一意孤行?”
聞言,袁術心中再度嘆息一聲。
看來劉玄德是真正的漢室忠臣!
如此忠心朝廷,固然可敬,但他終究跟自己不是同路人,更不可能為自己所用,二人總有分道揚鑣的一天。
一念及此,袁術看向劉備的目光中,已然帶了三分冷意。
雖然不至於現在就撕破臉皮,但劉袁聯盟註定不能長存。
心中雖有一番考量,但袁術臉上卻露出了笑容道:“賢弟所言極是,但就算要聆聽上意,也要面見天子。如今你我固守雒陽,又何談聆聽上意?”
“袁兄勿慮。”劉備笑道,“早在三日前,某便已經命子初快馬加鞭去追趕西遷百官了,此去正為恭聽聖訓。若天子欲返還雒陽,咱們再派大軍迎奉。若天子欲繼續西遷,咱們身為人臣,自然不能阻攔。
按理說,覲見天子乃大事,某自該親自前往,只是某率先抵達雒陽,又孤身一人覲見天子,怕其他諸侯心有疑慮,因此未敢動身。”
劉備這番話說得滴水不漏,簡直把一切都顧慮到了,縱然袁術想挑毛病也找不出來,只得皺起眉頭,默默無言。
怪不得今日沒有見到林子初,原來是追趕天子去了。
只是他林子初是你的人,他見到天子,也是為你劉玄德請求封賞,某卻一分好處都撈不著。
見袁術似乎心有疑慮,劉備繼續笑道:“袁兄放心,子初辦事向來穩妥,必不忘袁兄與眾諸侯的賞賜。”
聞言,袁術這才露出了笑容,推辭道:“賢弟言重了,某忠義報國,只求誅賊,非為賞賜也!”
“袁兄高義,某佩服!”劉備拱手道,“只是將士們此次征戰日久,勞苦功高,又豈能不賞?若無封賞,今後何以使將士用命?”
說到這裡,劉備面色一肅,朗聲道:“是以,某非為自己請賞,實則是為眾將士請功!”
劉備的這個說法,袁術表示自己非常喜歡,當即點頭附和道:“賢弟所言甚是,個人榮辱又算得了什麼,我等只是為有功將士請賞而已。今上聖明,必然能明白咱做臣子的難處!”
說罷,劉袁二人對視一眼,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
兩日後,袁紹也帶著大軍趕到了雒陽。至此,關東的四路大軍到了三路。
至於兗州刺史劉岱那一路,就算董越與楊定負隅頑抗,以眼下的形勢,破關而入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不過作為關東聯軍中最弱的一路,眾人也沒對劉岱那邊抱有多大的心思。畢竟眼下董卓已死,他們巴不得劉岱跟董越、楊定二人拼個兩敗俱傷,未來天下爭霸的路上少一個對手。
但劉備卻建議,派大軍南下向東征討董越與楊定,與劉岱形成合圍之勢。
對此,袁術略微一沉思,便同意了。畢竟他們兩人手中還有兩萬西涼精銳,若是最終白白便宜了劉岱,那可就不好了。
二人同意後,也沒必要問袁紹的意見了,只是這次不需要劉備與袁術親自出徵了。
劉備這邊以關羽為主將,趙雲為副將,荀攸為軍師,率三萬大軍前往。而袁術這邊,則是派出了馬騰的涼州鐵騎,與呂布的幷州軍一同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