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元年,九月初十。

劉備率大軍抵達雒陽,公孫瓚與張燕亦率軍跟隨其後。

不過此時的雒陽,早已人去樓空,見不到半個西涼軍的影子。

九月初八的一場大火,除了把蔡府燒了之外,並沒有對雒陽城造成絲毫的損傷。而董卓死後,李儒便按照林朝的意思站了出來,立刻就穩住了場面。

群龍無首的西涼軍見了李儒,就跟見了親人一樣,馬上就投入了他的懷抱,趕都趕不走的那種。當然,對外名義上是以張濟為首。

據某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監軍傳出來的訊息,朝廷校尉張濟乃大漢忠良,因不滿國賊董卓擅權專政,荼毒蒼生,所以聯合了一代大儒蔡邕,準備為國除賊。

而蔡邕膝下二女雖是女兒身,但巾幗不讓鬚眉,情願以身飼虎,下嫁於國賊董卓,只為找到剷除國賊的機會。

天可憐見,終於在成婚當晚,萬惡的董賊放鬆了戒備。

於是乎,大漢忠良張濟與大儒蔡邕定計火燒自家宅邸,情願與董賊同歸於盡,以身殉國。而蔡家的兩位貴女更是手刃國賊,為蒼生除害!

幸而蒼天有眼,不絕忠良。董賊及一眾黨羽全都被大火燒死,唯蔡邕與張濟二人僥倖活了下來。

如今國賊已死,身為大漢忠良的張濟將軍自然該率軍西進,迎奉天子。

所以,當劉備抵達雒陽時,整個雒陽城雖依舊如昔,但城中的西涼軍團早已消失不見。

當然,還有一件事卻很巧合的發生了。

之前被董卓徵調的十萬民夫,竟然全部聚集到了城門口,準備向長安進發。這些人還帶著董卓在雒陽搜刮的糧食,金銀,準備一路運往長安。

而負責押送的人,正是張繡。

林朝的計劃,趙雲此次回到孟津關的時候,便已經彙報給了劉備。此時見到張繡,劉備自然知道是什麼意思。

於是,正義使者劉使君一聲怒喝,頓時嚇得張繡心驚膽顫,納頭便拜。

隨後,劉使君大聲怒斥一番董卓這種草菅人命的行為,並要求張繡當場釋放這十萬民夫。

張繡不敢不從,只得下令民夫各回各家。

於是,十萬民夫紛紛跪地叩首,感謝劉使君的仁義善舉!

此情此景,與當年漢高祖劉邦入關時,與秦地民眾約法三章的場景是何其相似。

同樣的仁心仁德,同樣的萬民歡呼,同樣的萬眾歸心。

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

安撫了民眾之後,劉備更是將董卓搜刮而來的糧食分發了一大部分,使那些飢不敢食的百姓有了活路。

做完這一切之後,時間已經到了晚上。

由於未有詔令,又怕軍隊擾民和為旁人詬病,劉備並沒有讓大軍進城,反倒是駐紮在了城外不遠處。

大營中。

劉備召集了一眾文臣武將,開始升帳議事。

此刻的軍營中,卻多了兩個新面孔,徐榮與張繡。

早在趙雲趕到孟津關,隻身入關見到徐榮,並且將董卓已死的訊息告訴他時,徐榮就選擇了乖乖投降,根本不用趙雲恐嚇。

正如林朝預料的那樣,徐榮宦海沉浮多年,如今的他非常識時務,宛若一顆堅定的牆頭草。

隨後,徐榮大開關隘,並親自派出戰船迎接劉備入關,把姿態放得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