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會盟這一歷史事件,足以稱得上漢末的一件大事。

之所以說它是大事,皆因為正是這件事情,讓世人看清楚了漢室早已名存實亡。

當董卓入雒,禍亂朝廷時,關東諸侯厲兵秣馬,想要一舉攻入雒陽,斬董卓以安天下。

可誰知道,這些看似來勢洶洶的關東諸侯,最後卻以戲劇性的方式草草收尾。

所謂的關東諸侯,不過是一群酒囊飯袋。莫說斬殺董卓,甚至都沒進兵,聽聞董卓遷都長安時,就各自散夥了。

最後還是董卓最信任的帶孝子呂布,含淚親手鏟除了董卓。

而這一世,關東聯軍比原本歷史上要強許多。

董卓封賞的這些關東諸侯,縱然手下有兵有將,也不過是一群戰五渣。

真要跟董卓開戰,還得依靠武將出身的那幾路諸侯。諸如孫堅、公孫瓚、馬騰、甚至是張燕,餘者不過是些拖後腿的豬隊友。

而年初之時,劉備集團佔領徐州之後,林朝定下的戰略方向,正是結好袁術,控制劉岱,如此可保豫州、兗州不會向徐州進兵。

繼而,便向北進攻,掃平青州黃巾,控制整個青州。手握兩州之地後,便圖謀冀州,最後北上攻伐幽州,西邊拿下幷州。

有了這幾塊地方之後,再總結戰略優勢,結合實際形勢,把控天下大勢,待到一個合適的時機,使將士用命,開啟統一天下的程序。

說簡單一點,就是飛龍騎臉,一波平a過去!

若想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免不了跟北方諸侯對上,首當其衝者,就是袁紹。

這與善惡無關,更不是劉備集團不喜歡袁紹,而是他阻礙了林朝的戰略計劃,必須將之掃除。

這也是酸棗會盟期間,林朝鼓動劉備力挺袁術的原因。

倘若林朝制定的計劃,是南下攻取江東,那必然是要結好袁紹,扭頭去搞袁術。

平心而論,南北二袁,還是袁紹更強上一些。

但是作為盟友,還是袁術更讓人放心一些。

畢竟袁術下一步的戰略計劃,是拿下荊州,然後渡江而下,攻取江東。這與劉備集團的利益,並不會產生衝突。

沒有利益衝突的隊友,才更讓人放心一些,也能夠暫時守望相助。

如今在劉備的幫助下,袁術也即將成功登上盟主之位。

可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袁紹居然來了!

聽到這個訊息,林朝眼中馬上閃過一絲疑惑。

讓他吃驚的,不是袁紹的到來,而是袁紹居然帶著冀州牧韓馥一起來了。

而場中眾諸侯聽聞袁紹到來的訊息後,頓時神色各異。

袁紹的一眾小弟,本就是受袁術和劉備脅迫,才願意尊奉袁術為盟主,此時聽到袁紹到了,自然面露喜色。

相對而言,劉岱等中立諸侯則是面色平靜,心中卻有些蠢蠢欲動。

袁紹到來,意味著此次會盟絕對會橫生波折,這讓他們都在思索,該持以何種態度,來應對接下來的變故。

還有袁術和劉備的小弟,也都微微一皺眉,顯然對突發的變故不太高興。

不過,最生氣的還是袁術。

我這邊剛準備三請三讓,還沒等宣誓就職呢,你袁紹就到了,而且還要我們出帳迎接……

你是故意找茬是不是!

袁紹當然不會是故意找茬,他之前拖拉到今日才到,正是因為心存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