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為富不仁者,該死!(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種觀點是對的,它論述的也是真正的仁義之心,但對人性的要求太高了。
除卻一些聖人賢者之外,這世上大多數都是普通人,用這種標準要求他們,顯然是不可能的。
除此之外,還引申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以仁義之心,行破壞之舉,還能不能算得上仁義。
也就是典型的好心辦了壞事,還算不算好心呢?
由此也引出了另一個觀點,那就是仁義除了發自內心之外,還必須有較好的成效,方才符合仁義之名。
這種觀點比第一種更為苛刻,但也劃分得更涇渭分明。
何謂仁義?
不僅要有善心,更有行善舉,還要有善果。
觀點表達的清晰,結果無可挑剔,可實用性也接近於無。
所以林朝更加贊同第三種觀點,也是最正統的儒家觀點,孔老夫子親口說出的觀點。
那就是論跡不論心!
不管你的初心是什麼,只要你的所作所為和結果是仁義的,那你就是個仁義之人,同時也擁有一顆仁義之心!
而劉備白天做的,恰恰就符合這種觀點。
這時,劉備回過神來,大概明白了林朝的意思,眼中再無迷茫。
“子初,那明日該怎麼辦?”
林朝笑了,眼神卻是前所未有的冷漠:“好辦,明日一早便派遣一些難民,讓他們跟著憲和一起去借糧。玄德公切記,一定要挨家挨戶地去借,讓這些百姓親眼見識一下這些人的嘴臉。等憲和空手而歸之際,便是民怨沸騰之時。”
“而對於玄德公來說,也是民心可用之時。”
話說到這裡,劉備和關羽對視一眼,不禁被林朝的手段所折服。
此舉堪稱殺人誅心!
那些世家以為自己只是不借給劉備糧草而已,但在百姓眼中,這就是不給他們留活路。
一個沒有活路的人是可怕的,因為他什麼都做得出來。
而兩萬個沒有活路的人,會做出什麼事情呢……
一想到這裡,劉備有些憐憫真定城中的世家大族了。
“子初此計甚妙,正該如此!”關羽撫須大笑道。
對於傲上而憫下的關羽而言,他是真心希望這些底層百姓能有一條活路。同時對那些高高在上的世家大族,沒有一絲的好感。
劉備雖點了點頭,卻還是有些擔憂道:“若是隻取糧食,自然是理所應當。可數萬百姓群情激奮之下,鬧出了禍事當如何處置?”
“為富不仁者,本就該死!”
林朝輕飄飄的一句話,給這件事情定下了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