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山陽郡,昌邑縣。

林朝到達成武縣之時,就派人給劉岱送上了拜帖。

劉岱其人,史書對其著墨不多,對於他的性格為人,也只有短短四字評價:孝悌仁恕。

聽起來很靠譜,好像人世間所有的優點,都集中在了他身上。

但是翻開《後漢書》或者《三國志》,裡面記載的人物,幾乎就沒有惡評,都是清一色的溢美之詞。

陳壽這廝也是極為狡猾,他把一個人好的一面都寫出來的,卻把壞的一面隱晦地藏在字裡行間,很難被看出來。

你說他胡言亂語,可他記載的全是事實。

你說他如實記錄,可他只對每個人物的光彩面大書特書。

所謂春秋筆法,文過飾非,大抵如此。

觀史書上劉岱的所作所為,林朝大概推算,劉岱此人應該挺注重名聲,品行也說得過去,但是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沒有自知之明。

當青州黃巾流入兗州時,鮑信覺得賊軍勢大,便勸他暫且防守,等賊軍糧草耗盡時再反攻。結果這傢伙不聽勸,執意要領兵出戰,結果兵敗,死於亂軍之中。

直白一點,就是心中沒有逼數……

不過這只是推測,具體如何,林朝也不清楚。

所以在投遞拜帖的時候,林朝生怕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特別在署名的地方,留下了一大串頭銜。

簡單來說,拜帖的署名,就是林,安喜縣侯,琅琊太守,徐州長史,劉備監軍,智多星,謀人能手,大漢噴道第一人,子初,給您來信了。

只要劉岱不傻,自然能明白,林朝此行是代表了劉備。

當今天下諸侯,使勁叫囂著討董的,其實都是小角色。

真正的巨無霸,或者說是在董卓入京之前就已經發跡的大佬,比如益州的劉焉,還有去年何進活著時候任命的荊州牧劉表,幽州牧劉虞,徐州牧劉備……

這些人,可都沒吭聲呢。

當然,在原本的歷史上,這些人也沒打算參與討董的大軍。

劉焉入川后,睡了張魯的母親,又派張魯佔據漢中,阻斷了與雒陽的聯絡,擺明了要做土皇帝。

劉表單槍匹馬入荊州,現在還沒能完全掌控,自然分不開身。

劉虞剛乾死張舉,忙著恢復民生,安撫北地異族,暫時還沒精力管這些破事。

至於劉備嘛……林朝這不是來了嗎。

嗯,張魯的母親都多大歲數了,劉焉居然對她還會有性趣,有機會倒要見識見識……

林朝思維一發散,便到了某些奇怪的地方,趕緊搖了搖頭,將這股邪念驅逐了出去。

……

收到林朝拜帖的時候,劉岱正在招待一位客人,此人便是後來與他相殺相愛的橋瑁。

橋瑁在劉岱之前,曾經也當過兗州刺史,現在是東郡太守。

刺史雖然有監察太守的權力,但本身只有六百石,這是漢武帝設立小大相制的制度,但經過幾百年的演變,如今已經變了味。

嚴格來說,現在的州刺史比太守高了半級,具體還要根據手中的兵力,來衡量誰強誰弱。

橋瑁與劉岱有數面之交,今次來訪,正是有一件要事,想徵求劉岱的意見。

“劉公,我等欲討伐董賊,可惜名不正,言不順,出師無名。”

聽到橋瑁的話,劉岱疑惑道:“元偉,董賊擅行廢立,毒殺太后,如此大逆不道,難道不能作為討伐之憑據?”

橋瑁笑道:“劉公,董賊雖擅行廢立,但也經過滿朝公卿百官公議,毒殺太后,亦有其罪名所在。此不能為憑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