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竺近來很是煩躁,家族中的進項,也是一天比一天少。

倒不是因為生意不好,也不是因為糜竺經營不善,而是因為林朝的政令。

糜氏世代經商,本就是徐州境內數一數二的大富戶。

到了糜竺這一代,更是因為糜竺經營有道而晉升為大漢第一流商賈。

什麼叫大漢第一流商賈,

家財萬貫?

錢幣成山?

窮奢極欲?

錦衣玉食?

這些都只是暴發戶會幹的事情,糜竺不屑為之。

他很早就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目光比大多數人都要長遠。所以他每年都會多次惠及鄉里,救濟貧困孤老,在民間的聲望極高。

說得簡單一點,整個朐縣,將近一半的人都受過糜氏的恩惠救助!

可以這麼說,糜竺在朐縣振臂一呼,絕對比縣令說話管用得多。

因此,糜竺在朐縣還有一個綽號,糜半城。

這個名號倒也名副其實,因為他不僅擁有半城的財富,更是擁有一半的人心。

此外糜家的僕從門客加在一起,有近萬人之多,家資更是高達十億之巨,足可稱得上是龐然大物。

只是這位糜氏家主近來有些不太開心,甚至有點患得患失。

能年紀輕輕便掌控整個糜氏,糜竺自然不是優柔寡斷之人。

家中大部分生意都涉及到鹽鐵酒水,這導致政令下達以來,糜家的利潤一天比一天少。

可到了糜竺這個層次,些許錢財已經不被他放在眼中。

莫說利潤少了些,就算是全無利潤,他糜氏依舊是大漢第一等豪商。

糜竺的煩躁跟生意沒有半點關係,他煩躁的是糜氏的未來。

身為一方豪強,商賈之路他已經走到了盡頭,自然想再進一步。

往哪裡進?

自然是權勢與地位。

劉備剛到徐州就大動作不斷,足以見其志向。而且現在麾下利益體系還沒完全形成,糜竺若舉家資前去投奔,想來也能獲得一席之地。

所以糜竺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才能上劉備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