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玄氣哼哼地接了過去,一掃上面的內容,臉上怒色頓時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滿臉的凝重。

良久,鄭玄才緩緩放下手中紙張。

“子初,你真要這麼做?”

林朝沒有說話,只是點了點頭,以此表示自己的決心。

鄭玄苦笑一聲,再次勸道:“子初,此事雖好,但未免操之過急,不如先緩上一緩。”

見兩人如此神色,一旁喝酒的郭嘉忽然心生好奇,扭過頭去看了紙張一眼,只見上面開頭有三個大大的字。

招賢令!

這三個字一出,郭嘉哪裡還不明白林朝想幹什麼,當即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嘶!

沒想到他林子初居然有如此魄力!

招賢令這種東西,自古有之。

漢之前最出名,魄力最大的,要數秦孝公的求賢令。

在這道求賢令中,秦孝公表現出了極大的誠意,言稱有能強秦者,便與之分土。這才引來了商鞅入秦,變法強國,為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而在秦孝公之前,魏文侯曾築起高臺,遍求賢者,最後率先稱霸亂世。

其後,又有燕昭王千金市馬骨,築黃金臺求賢,最終求來了蘇秦與樂毅,大破齊國。

可那是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的年代。讀書人大多心眼活泛,朝秦暮楚。誰能給自己最大的權力,最大的信任,最能讓自己的抱負實現,便爭相投靠。

這時候的招賢令,自然恰如其份。

可眼下是漢末,門閥世家壟斷官場的時代,你這時候下招賢令,無異於直接告訴那些世家,我不想用你們,我想用寒門士子。

那世家以後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絕對不會投靠你。

這些,林朝又何嘗不知,只是面對鄭玄的勸解,他卻依舊搖了搖頭,對鄭玄拱手道:

“老師,有些事情現在做最合適,若現在不做,以後只怕更沒有機會了。”

“可這天下士子,終究大多出自世家,子初你如此舉措,豈不是失了世家之心。”鄭玄依舊苦笑道,“屆時,不僅是你林子初,就連劉玄德亦會大失人望。”

林朝卻道:“老師,弟子曾聽過一句話,今日便請老師指點。”

“什麼話?”

“世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餘者,不過庸碌之輩,不足為慮。”

“這……”

鄭玄望見林朝面色淡然,卻目光清澈,便明白此事無可挽回,當即長嘆一聲。

“子初,為師能為你做些什麼?”

鄭玄出身寒門,對求賢令自然是認可的,只是他擔心林朝操之過急,反而會壞事。

更擔心此令一出,自己這個小徒弟會被天下世家所記恨。

林朝拱手衝鄭玄行了一禮,開口道:“多謝老師體諒,此令弟子多次刪改,卻終不得要義,還望老師稍稍潤色一番。”

“可,為師答應你。”鄭玄點了點頭道,“此外,為師的弟子中,大多也是寒門出身,可為子初招來,以壯聲勢。”

“多謝老師!”

“你我師徒一場,為師能為你做得不多,也算聊表心意罷了。”鄭玄笑道,“只是你那些師兄弟,都散落在天南海北,召集需要一些時日。這道招賢令,子初打算何時發出?”

林朝思慮片刻,開口道:“老師,招賢的高臺還未建成。此外,學宮書院也尚需一些時日才能蓋好,倒是不急。等到高臺與書院建成之日,弟子便將求賢令與書院招生的訊息,一同傳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