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這個時代的思想意識形態(第1/3頁)
章節報錯
荀攸接下來的一番話,和林朝想要表達的意思差不多。
若是開出‘董卓軍可自取於賊’的條件,那幷州的百姓,恐怕不反也得跟著反了。
到時候叛亂可能會擴大數倍,最終就算能被平定,朝廷也會元氣大傷。
這番話有理有據,而木訥青年荀攸的態度,也是不卑不亢,就事論事而已。
但這卻引來了袁紹的不滿。
“荀公達,大將軍是為天下事,區區百姓,何足道哉,你莫要危言聳聽。”袁紹冷笑道,“若是不讓董仲穎自取於賊,他必然不肯出兵,叛亂如何平息?難道你就不怕那些閹宦藉機攻訐大將軍?”
何進其實也是這個意思。
那些升斗小民的死活,他並不是很在意,哪怕他也曾是其中一員。
他官拜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首先要考慮的是自身的利益,與京師的安全。
若是坐看休屠部以及白波賊繼續做大,哪一天攻到京城也不是沒有可能。到時候,他這大將軍的位置也可以說是當到頭了。
所以當務之急,是平定叛亂,至於用什麼方法,並不重要。
荀攸外表木訥,但內裡聰慧,又何嘗看不出何進的想法。
當下心中嘆息一聲,知道何進非自己期望的明主。
也罷,某今日就獻上一策,也算報答大將軍的徵辟之恩,之後便辭官還鄉吧。
荀攸拱手道:“大將軍,某有一計,既能剿滅賊寇,又能打擊閹宦。”
此言一出,何進頓時來了精神。
尤其是第二個條件,深深打動了他。
“公達有何妙計,儘可說來。”
何進滿臉渴望之色,開口問道。
最後排的林朝,也是饒有興致的看著荀攸。
他也想知道,這個未來曹操手下的第一謀主,能給出什麼樣的計策。
面對何進的詢問,荀攸微微一笑,原本臉上的木訥之色全然不見。
取而代之的,是一雙明亮無比的眼睛,好像要看透這世間萬物一般。
在這一刻,荀攸整個人的氣質都不同了,好似換了一個人……
不,或許這才是他的真實面目!
“其一,使一長於經學之人上奏陛下,言各地叛亂四起,乃天象預警,有災異降世。奏請陛下罷三公,驅逐常侍,如此可平民憤。”
此言一出,眾人一片譁然。
這荀公達一張嘴,居然玩這麼大!
“公達莫要開玩笑,此事非同小可,豈能輕易言之。”
何進也被嚇了一跳,趕緊開口說道。
罷三公沒什麼問題,畢竟從天子開西邸賣官以來,罷免的三公可以說是不盡其數。任期最長的一位,也不超過一年的時間就被罷免。
在劉宏看來,這三公與其說是官位,倒不是說是生財的法寶,還是可以反覆使用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