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林朝的話,一向好脾氣的荀諶也是勃然色變。

“友若,莫要激動,方才是某失言了。”

林朝笑著安撫道。

“子初兄。”荀諶恢復了冷靜,拱手一禮道,“你方才之言,是在太過駭人聽聞,非人臣之道,還請以後莫要再說這種話。”

也幸虧這個時代沒有文字獄,政治風氣比較寬鬆,沒有因言獲罪的先例,不然林朝剛才的話,足夠死上十次也不為過。

饒是如此,出身名門且一直恪守君子之道的荀諶,也不願意再聽這種話。

林朝望著滿臉正氣的荀諶,差點以為這傢伙真是什麼大漢忠良。

要知道等董卓入京,禍亂朝綱之後,這傢伙可是很果斷地投奔到了袁紹手下,並且還當上了謀主的位置。

此刻就連他都是這個反應,由此可見,大漢雖已有末世之相,卻不至於到人心喪亂的地步。

不過無所謂,只需再等兩年,這天下是什麼樣子,所有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就算是現在,也有諸多野心家在暗中繼續力量,等待合適的時機。

比如之前的冀州刺史劉焉,不正是其中一人嗎。

話再說回來,荀諶這麼大的反應,是真的看不清這個世道嗎?

也不盡然。

只是荀氏世代為漢臣,身受國恩,以他的立場,自然不希望大漢分崩離析。

真的也好,假的也罷,既然他荀諶做出了這種姿態,林朝也就不便再繼續這個話題了,只是略有深意地衝荀諶笑了笑。

“既然友若不信某所言,那我們便拭目以待。”

荀諶搖搖頭道:“非是不信,只是某想不出有任何人,能在數年間便使得大漢分崩離析。”

天子昏庸?

這大漢天下從來都不是靠天子一個人來治理的。

世家與宦官的爭鬥?

這倒是個問題,不過也無傷大雅。無論哪一方獲勝,最後還不是要治理天下。

皇帝的身體不好,隨時可能會駕崩?

別鬧了,近一百多年以來,除了光武帝,明帝父子之外,有哪一位皇帝超過三十五歲了!

主少國疑才是常態好吧。

可這麼多次下來,大漢還不是一樣挺過來了。

所以荀諶想盡了一切問題的根源,最終得出一個結論。

那就是林朝所言,確實是危言聳聽。往後幾年,大漢的日子的確會不太好過,但不會傷到根基,更不會影響到國祚的延續。

說不準動亂之後,會出一位中興之主,重現漢武榮光也不是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