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共勉之(第2/3頁)
章節報錯
林朝搖頭一笑,剛想說話的時候,一旁的賈詡卻撫須笑道:“可是因為咱們還有別的敵人需要應對?”
聞言,林朝立即給賈詡點了個贊。
“不錯。”
“敵人是誰?”郭嘉還是有些不明白,“如今袁紹已死,曹操敗逃,天下諸侯只有袁公路堪為主公敵手,餘者不過土雞瓦狗,何足懼哉?”
林朝搖頭道:“不,如今咱們剛剛誅滅袁紹,外面的敵人暫時不會有動靜。但內部的敵人,才是真正的棘手。”
這一戰吞併了冀州和兗州,如果一切順利,青州也會在不久之後納入劉備囊中。
如此一來,整個中原已經大半在手,自然無人能與之爭鋒。
但相應的弊端,也會暴露出來。
除了徐州之外的三州之地,那些盤根錯節的宗族勢力,中層組織都需要去努力縫合。這是一個擺在明面上,且耗時日久的活,自然不會一帆風順。
更重要的是,此番大戰過後,未來幾年都不會再有大的戰事。一眾徐州文武,都將投身進入基層治理的時期。
而林朝也想借這段時間,來完成自己想要的改革。
諸如開設學宮、廣收門徒、治理民生、開啟民智,如果有可能的話,林朝甚至想把現行的察舉制改為科舉制。
而這些事務在實現的過程中,自然是困難重重,反對者也會不盡其數。
是以接下來的幾年,林朝都會成為一個靶子,一個天下世家競相攻擊的物件。
如此情況下,林朝再沾染勸進之事,若是被人發現,必然會橫生波折。
那些世家大族,自然可以陪他們慢慢玩,一次不成就兩次,兩次不成就三次……
但劉備封王之事,卻是迫在眉睫,甚至整個過程中不能出現一點問題,這才是林朝要把這件事交給郭嘉的原因。
林朝在明面上當靶子,郭嘉和賈詡在暗中將此事辦成再說。
聽完林朝的解釋,賈詡又捻了捻鬍鬚,目光中露出所思之色,緩緩開口說道:“如今徐州所行之新政,於百姓而言,自是天大的幸事。但對於那些世家宗族來說,卻是天大的禍事。
有道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子初自主政徐州以來,對於世家一向是殺伐果斷,毫不留情,如今若再逼迫過甚,他們難免抱團制衡,甚至逼主公處置子初也未可知。”
賈詡自幼生於西涼,青年入京,後又一度宦海浮沉數十載,有些事情早已看得明白。
聽了賈詡的分析,郭嘉馬上搖頭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主公雖寬厚待人,卻性情剛烈,絕不可能聽信讒言處置子初。那些個碌碌小人,只敢藏頭露尾,在陰溝裡操弄權勢,只需手起刀落,便如屠豬狗一般,主公又如何會受這等人擺佈!”
郭嘉說得不錯,以劉備的性情,自然不會甘受這些世家擺佈,更不可能在這種時候施展什麼制衡之術,所以那些世家就算再怎麼翻騰,也不過是一群跳樑小醜。
“奉孝所言,某卻不敢苟同。”賈詡卻搖頭道,“真要祭起屠刀,雖然能殺個血流成河,將那些人殺得噤若寒蟬,但有些事一旦失了分寸,以後便不好找補了。”
郭嘉冷笑道:“那就不找補,誰不服就殺誰!子初之新政,乃是利國利民之良策,百姓如何不知。只要民心在我,那些陰溝裡的老鼠能泛起什麼浪花?”
“話雖如此,但若真破壞了規則,難免傷及無辜。最終受苦的,還是蒼生百姓。真要一刀將那些人全砍了,誰來替主公治理百姓?僅憑你我,便能治理這四州之地?”
賈詡苦笑道:“再者,以子初之才,即便是權謀之爭,也未必會輸給那些人。”
“不,還是直接下殺手痛快一些,某就不信他們所有人的骨頭都這麼硬!”郭嘉面色含怒道,“咱們在陣前生死拼殺,將士們血灑疆場,如今功成之時,這些狗東西卻想來摘取勝利果實,也不怕撐死自己!”
隨著劉備的勢力變大,有些事情就不能全部託付于軍事了。漸漸的,朝堂上的爭鬥也會逐漸顯現。
世家若是攻訐林朝,這就必然是一場權術爭鬥,因為涉及到士林中的名聲,在野的人望等一系列看不見,卻又至關重要的東西。
那林朝接招的同時,便也只能將爭鬥範圍圈定在這上面,來一場堂堂正正的權鬥。
倘若林朝直接大手一揮,派兵將攻擊他的世家全部斬殺殆盡,這就有些玩不起的感覺了。
如此不僅會失去天下士子之心,甚至會引發更惡劣的影響。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今天你林子初能不遵守規則,那明天別人一樣也能野蠻破局。久而久之,規則自然也就不存在了。